日期查询:2025年07月10日

技术攻坚破解难题专业构筑安全基石


  本报记者 陈彤
  
  7月8日,记者从山西建投集团了解到,由山西建投勘察院公司承担勘察任务的晋创谷太原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区建设项目,作为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集聚科技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成为助推山西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准锁定 破解基础建设难题
  
  项目地处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岩土结构复杂多变。面对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湿陷程度多样,遇水沉降风险突出,且卵砾石层埋深、厚度、密实度空间变异剧烈等挑战,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展开系统性攻坚。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质问题,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采集了1200余组原状土样,全面覆盖项目区域不同地貌单元;通过现场标准贯入及静力触探测试直接获取土层强度的第一手数据;在实验室模拟黄土浸水变化过程,精准测出湿陷性系数等关键指标,“解密”黄土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规律,为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施工参数的确定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定量依据,有效规避了工程风险,确保了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面对不连续分布的卵砾石层,团队详细记录了钻孔的岩芯特征,同时采用电磁法及地震物探等方法给地层做“CT扫描”,以便全面掌握地下情况。基于勘测资料,团队运用空间分析技术,绘制出卵石层顶板埋深图、厚度分布图和密实度分区图。这些图纸就像精准的“地下导航图”,为工程后续的桩基选型、承载力计算以及桩长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期,团队还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将勘察数据转化为直观的立体图像,让复杂的地层情况一目了然;建立了质量复核机制,通过交叉验证确保每个数据的准确性,为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开挖建设人工湖的实际情况,团队通过现场注水试验模拟实际工况,测试黄土的渗水能力;配合实验室渗透试验,精确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渗水特性。通过这些试验,团队获得了渗透系数等关键参数,为人工湖防渗系统设计和地基处理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效管理 助力项目成功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将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视为项目的生命线,构建了一套严密高效的防护体系。
  坚持风险前置理念。团队采用LEC评价法,识别出项目重大危险源,绘制四色风险分布图,标注出探井位置地空区关键风险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计划,实现了从风险识别到分级处置的全流程管理,为工程筑牢安全防线。
  严控施工过程。团队在有限空间作业方面,针对探井等受限空间作业,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坚持“通风—检测—作业”标准化流程,并使用专业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作业环境。同时,为作业人员配备安全绳、呼吸器、对讲机三重防护,井口设置专用防护三脚架,并安排专职安全员全程监护,确保通信畅通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到位。
  在设备与人员管理方面,严把设备准入关,对钻机等大型设备加装防护罩和急停装置,优先选用小型化、低噪音设备适应狭窄空间作业。同时强化人员培训,建立“一人一档”安全培训档案和健康台账,每日开展班前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性明确当日风险点和防控措施,持续提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最终,项目实现地下管线“零破坏”,有力保障了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在规范完成所有高风险作业的同时,保持人员“零伤亡”;在复杂环境下,607个勘探点即将完成,钻探工作接近尾声;文明施工措施到位,扬尘噪音控制良好,获得业主方的高度认可。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持续优化勘察方案,聚焦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难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加快内业资料整理分析,为后续设计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总结提炼技术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为山西省同类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示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