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8月06日

暑期支教全域启程 精准对接需求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李秀峰
  
  日前,随着中文系“青耕上党支教团”长治市上党区支教队伍出发,长治学院12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教队伍已全面进驻长治市12个区、县。这场大规模、成体系的教育行动,既精准对接乡村教育振兴需求,更着眼未来培育本土人才,彰显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深层战略布局。
  
  精准对接需求 构建教育服务闭环
  
  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史晓东审定支教方案,建立“12院系精准对接12县区”机制,学院团委联合团长治市委深入沁源、屯留、黎城等地调研,依据当地教育短板定制课程方案。每支队伍均配备音体美专业学生,将扎染技艺、植物标本制作、乡土壁画创作、红色文艺展演、阳光体育、AI探索体验等融入教学,以“五育并举”激活乡村校园活力。
  各院系团委负责人护送队员到点,专业教师全程驻点指导,形成 “党委政治引领—校地协同保障—专业教学实施”的严密闭环,确保实践质量,杜绝形式主义。
  
  厚植本土情怀 培育扎根基层人才
  
  长治学院将支教视为“未来师资的育苗工程”,通过让师范生深入基层,增强其对地方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优秀毕业生返乡从教、服务地方教育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此次支教的核心目标是架起高校与基层联系的桥梁,引导青年学子认识、热爱并扎根长治。
  长治学院团委书记郝炯以黄文秀事迹激励支教队员,号召大家践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
  壶关县支教驻地指导教师赵韶雅表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服务家乡、建设桑梓’的信念火种。”
  
  精神宣讲并行 青年担当双线闪光
  
  在深耕教育领域的同时,实践育人亮点纷呈,红色精神宣讲获国家级认可,长治学院3支队伍入选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他们在支教之余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开展宣讲。
  支教与宣讲相互辉映,构成实践育人的双翼,让青年学子既在课堂上传递知识,又在宣讲中淬炼信仰,全方位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能力。长治学院以“全域覆盖、精准服务”的模式,将育人使命深植上党沃土,既为乡村孩子点亮星光,也为本土人才培育埋下种子,让“服务家乡、建设桑梓”的信念在太行大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