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8月21日

社区支教播撒希望的种子


  本报记者 刘琴 见习记者 路诗洁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14名学生组成的支教团走进长治市上党区,“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与联结的故事。
  在北天河村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支教团成员触摸红色历史脉络,聆听先辈战斗故事,深刻体会到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在天下都城隍,感受古建筑的精巧,探寻民俗文化根源;来到荫城古镇,用镜头和文字记录老店铺承载的岁月痕迹,努力留住这份厚重;八义窑的纯手绘瓷器尽展传统工艺魅力;南宋村五凤楼则以独特建筑结构展现古人智慧。每到一处,支教团成员或认真聆听讲解,或交流探讨,让历史与文化从书本铅字变为眼前可感的温度与力量。
  走进府后街社区,支教团成员精心设计了涵盖思想引领、身心成长、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趣味教学让社区的孩子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在轻松氛围中感受学习乐趣,更愿意主动提问、探索未知;通过破冰游戏、课后交流,帮助内向孩子打开心扉;通过耐心引导和互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关爱与鼓励。
  推广普通话是支教团成员的核心任务之一,更是一次有温度的深度调研。支教团成员设计了关于当地居民普通话使用习惯、学习意愿、认知态度的调查问卷,分组深入社区,耐心与不同年龄层村民进行交流,询问老人日常沟通情况,了解中年人对语言障碍的感受,倾听孩子们的学习想法,收集最真实鲜活的“乡音数据”,为当地持续开展语言文化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15天转瞬即逝,临别时,孩子们在卡片上用饱含深情的字迹和画作表达对支教团成员的不舍与祝福。
  15天的支教之旅,支教团成员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数据理解需求,用知识启迪未来,用乡音架设心桥,在太行沃土播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