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拍摄影棚+AI实验室” 穿越时空走遍山西大地
本报记者 王丽娟 文/图
坐在镜头前,手拿画笔,远方的景色尽收眼底。8月22日,在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名男子正聚精会神地写生,他背后的大屏中显示着美丽乡村图景,通过移动的摄像机,画面中风吹草动,人物仿佛置身于乡村古建中,随着绘画者的眼神,乡村美景和远处的峰峦叠嶂,即时生成一段跨越千里的短视频。
这是在“科技赋能影视,光影呈现三晋”的主题下,山西影视集团文博会展区的沉浸式虚拟拍摄影棚现场,依托先进的VP(虚拟制片)电影制作技术,通过90平方米弧形LED巨幕、动态追踪系统与实时渲染引擎,构建出可交互的山西风光虚拟体验空间。
“VP虚拟影棚不仅大大提升了拍摄效率,还节省了成本,避开天气、地理限制,虚拟场景道具可重复利用,成本降低50%以上,导演能即时看到效果进行调整,航拍、穿越、车戏、玻璃反光等高难度镜头也迎刃而解。”展区负责人介绍道。
展会搭建的沉浸式虚拟拍摄场景,将深度挖掘山西古建文旅IP资源,凭借精细入微的数字建模技术,以山西古建为主体,搭建数字资产,精准还原山西古建历经的风雨斑驳痕迹和承载的厚重历史记忆。现场,参观者可通过LED屏幕看到实时投射的虚拟场景,比如古建筑细节、季节更替、奇幻特效……这种直接与虚拟环境互动,逼真的效果和绚烂的光影,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值得一提的是,当摄影机运动时,虚拟背景会依据镜头参数动态调整视角与景深,实现传统绿幕无法达到的空间纵深感与真实感,为观众带来实时交互的沉浸体验。
通过技术与文化的深度碰撞与融合,山西影视集团搭建的虚拟拍摄场景布展,不仅让参观者直观触摸到虚拟拍摄的独特魅力,更以别出心裁的创新形式,为山西文旅资源注入新的活力。在光影的流转中,底蕴深厚的三晋文化被重新唤醒,绽放出跨越千年的崭新光彩。
近年来,山西影视集团在影视产业建设上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进一步加大数字技术在影视创作生产中的运用,积极推进虚拟拍摄、AI辅助创作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建设“生成式AI影视制作实验室”,助力全省文化产业实现数字化赋能与信息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