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4月14日
讲学·卫方正讲《论语》

孔门十哲 风采各异

  卫方正,山西省著名青年学者,国学教育专家。山西青年报总编助理、山西文瀛书院院长、山西国学大讲堂教授、山西孔子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理事、太原美学研究会理事、山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镇诗社社员、山西青年报《弟子规》讲师团首席讲师。
   自幼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寒暑不辍,泛滥百家。平生以打通古今,经世致用为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尽一个中国读书人的义务。2007年创办山西文瀛书院,先后开设《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古文观止》《史记》《千字文》、说文解字、国文写作等多种课程。近年来致力于青少年通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果。
  卫方正《论语》解读之二百五十六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注释
   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
   这是著名的孔门四科十哲。
   孔子在对所有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个人禀赋兴趣的不同,出现成就差异。
   此章所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者,后世称为“孔门四科”。有人以为孔子当时即以此四科设教,似不必然,大抵系孔门弟子举各人之突出者称之而已,盖皆从夫子问学而各有优异之处者也。刘宋时刘义庆组织宾客编辑《世说新语》,记录魏晋以来人物的嘉言懿行,共分为三十六门,其中前四门即是这四科。唐开元时将这一章中提到的十位弟子称为 “孔门十哲”。
   四科中最后一科“文学:子游、子夏”中的“文学”,主要是从掌握当时的 《诗》、《书》、《礼》、乐等典籍和制度而言。据记载,孔子没后,子夏发明《诗》、《书》章句,又教授于魏国的西河之上;子游熟知各种礼制,当时公卿大夫,于礼有所未决,多就教于子游。后世又称此“文学”为“游夏之学”,在古代中国的典籍中,提到“文学”时,基本上都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文学”还是一个官职的名称,主要是由那些长于文章写作的士人担任,这与今日的“文学”含义比较接近,但还不完全等同,今天的“文学”含义已经要小得多。
  拓展阅读
   孟浩然《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杜甫《又示宗武》

cept-Language=z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