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5月08日

捏面人 从街头走进殿堂

  本报记者 孙小雅
   “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在旧社会,面塑艺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捏面人的场景屡见不鲜,每到一处,必引得孩子们蜂拥而至,纷纷用家里的各种吃食来换自己心仪的面人。如今,面塑艺人挑担的身影已经很少在街头看到了,可面塑这门曾被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手艺,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目保留了下来。
   逢年过节,只要大家留意,在各个活动场所,都有面塑艺人的身影。只需一对桌椅,几团颜色各异的面团,几种简单至极的工具,在看似随意的揉、捏、点、划下,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动物花鸟形象便呈现出来,惹得围观的群众连连称赞。
   高锦荣,今年40岁,出生在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南马村。从多年前她与面人的偶然相遇,到现在受邀表演,高锦荣学习、研究捏面人已经13个年头了。“要想把面人捏好,必须得勤于动脑,善于观察,多多实践。”高锦荣告诉记者,她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在反复琢磨下产生的。
  本为谋生
   高锦荣回忆,2004年,她和朋友去北京的一家饭店吃饭,在那里,她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捏面人。当时,饭店邀请一名捏面人的艺人当众捏制,大人小孩们都顾不上吃饭,把面人师傅团团围住,目不转睛地看人家捏出一个个精美绝伦的面人。最后,不少人还购买了自己喜欢的面人,艺人收入非常不错。
   高锦荣是个手工迷,打小就爱鼓捣一些小玩意。当时的她看到捏面人这么有趣,又能赚钱,就动了心。与面人师傅攀谈,高锦荣得知,面人师傅不仅有卖面人的收入,饭店还在包吃住的前提下,每月支付她两千多元的费用。这更坚定了高锦荣学习捏面人的信心。
   高锦荣从面人师傅那里了解到,沈阳有一位陈化勤老师常年招收学员。没有任何犹豫,在家人的一致支持下,高锦荣踏上了开往沈阳的火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式拜师学艺后,高锦荣才知道,捏面人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师傅一会儿就能捏出个漂亮东西来,到我手里怎么就捏不出来呢?”高锦荣告诉记者,经历了最初几天的新鲜感,挫败感很快向她袭来。
   在家人的劝说下,高锦荣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她每天耐心听老师讲解,细心琢磨每一个细节。终于,半个月后的一天,陈老师布置捏一个卡通娃娃,高锦荣竟然捏得像模像样,得到了陈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此后,陈老师不再刻意教她学习什么,而是常常带她去饭店“练手”,帮他捏面人。
  继续学习
   经过两个多月的潜心学习,高锦荣终于出师了。在陈老师的介绍下,她先是到北京的饭店工作,积累经验。后来,思乡心切的她回到太原,在一家大型饭店表演捏面人。2006年,陈老师通知高锦荣去参加首届中国辽宁旅游满汉全席烹饪大赛。经过层层角逐,最终,高锦荣荣获烹饪大赛雕刻组的金奖。
   尽管取得如此荣誉,高锦荣仍旧没有放弃学习。一次,在文庙组织的大型活动中,高锦荣见识了张振明师傅的捏面人手法,被深深吸引,于是师从张振明学习了一段时间。她告诉记者,在陈化勤老师那里,她以学习捏人物面人为主,动物学的少。而在张振明师傅这里,她把动物面人的精髓学到了手。
   “人则先面,面则先鼻”,高锦荣告诉记者,捏人物面人有固定的规矩模式,只有将各个要点都熟练掌握,才能把面人捏得像模像样。在众多要点当中,眼睛这个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灵窗口是最考验艺人功底的,做不好的话,捏出来的人物就会显得死板,不灵活,一旦做好,那整体观感就惟妙惟肖地出来了。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高锦荣坦言,当初她学做眼睛的时候总是做不好,捏出来的眼睛明显没神气。后来,通过不断地琢磨和实践,慢慢掌握了些经验,渐渐地捏得像了。“关键是多锻炼,多琢磨,多创新,这样才能成就自己。”她说。
   相较于人物面塑,动物面塑没有那么多的要点,只要平时多观察每个动物的细节,多动手锻炼,就能做出令人满意的作品。高锦荣至今记得,初见张振明老师的动物面塑唐老鸭时,她的第一感觉就是,唐老鸭从电视里面走出来了,印象尤为深刻。
  琢磨到底
   年初,在山西青年报“根在民间”策划组织的一次民俗活动上,记者第一次见到高锦荣以及她的面人。只见她动作娴熟地揉搓着或大或小的面团,用手中的压板这里一压,那里一划,再依次将每个小部位粘贴到位,一个个惟妙惟肖的面人便大功告成。她做得云淡风轻,围观的众人却看得如痴如醉。
   前几日,在她给记者发来的作品图中,一篮子盛满苹果、梨、葡萄、橘子的作品让人大开眼界。除了黄梨表皮上的斑点、凹凸红橘的橘梗给人惊喜外,最令人称赞的是三个苹果的制作,大红中夹杂着太阳没有晒均匀的青丝,整体颜色搭配得极为逼真,活色生香,让人看了不由得垂涎欲滴。“这明明就是一篮水果好嘛!”大家由衷地赞叹道。高锦荣介绍,这是她为山西国际交流学会发往国外展览特制的作品,每个见到的人都会怀疑它的真假。
   近年来,随着高锦荣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热情,捏面人这门手艺越来越多地被重视起来。逢年过节,高锦荣总是受邀出席各种非遗活动或是参加博览会,以进一步向全社会呈现捏面人这门传统手艺。对此,高锦荣欣慰地说:“看到大家都这么喜欢面人,我很高兴,我一定会将这门艺术琢磨到底。”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孙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