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6月22日

灵空山多秀色四十里不见天

  本报记者 郭丽菲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水泥丛林”中的城市人都希望能觅一处避暑纳凉之地。在长治市沁源县西北部的龙川乡,就有这么一个消暑好去处,名为灵空山。此山方圆百里,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相交汇合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山岩之上林木郁郁葱葱,山花野草遍地;岩洞之中,险峰竞秀,胜景迭出。
  古 刹
   灵空山原名“九顶山”,因为过去这里佛教活动众多,所以更名,山间最著名的建筑是千年古刹“圣寿寺”。据史籍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因黄巢起义,避难到此,削发为僧。这位皇子死后,被称为“先师菩萨”。由于历代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已不是唐代风格了。
   “圣寿寺”名字的来源起于宋朝。在灵空山早已干涸的河谷纵深处,有一条冰冷的窄缝,人称“一线天”。相传,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不顾众臣劝阻,执意要趁北汉皇室痛失汉主刘钧悲伤之际,起兵攻打北汉。
   怎奈北汉有辽国援助,使得好大喜功的赵匡胤攻北失败,仓皇逃匿于这“四十里不见天的灵空山深山密林之中”。汉辽联军紧追不舍,把赵匡胤围困于“一线天”里,并放火烧山。危急时刻,有人来报山中深藏着一唐朝禅院。赵匡胤步入佛殿,焚香祈祷。说也灵验,瞬间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宋军也乘势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太祖回朝后,对寺内菩萨的救遇之恩感怀不忘,加封李侃为“先师菩萨”。宋太宗赵匡义御笔赐额“圣寿寺”。
   从此,灵空山禅院香火鼎盛,享誉四方。
  巨 松
   如果说灵空山的山势、风光还不足奇,那么,灵空山随处可见的巨松,足可令人叹为观止,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见天”之说。
   灵空山最令人称奇的是一棵巨松。就在圣寿寺上方,屹立于山顶之上,它生长在海拔1680米的岩崖之上,一茎出土,派生九枝,枝杆并立,扶摇直上,树冠针叶团拥若飘,气势雄伟不凡,好像九面擎天大旗迎风招展,因此被人美其名为“九杆旗”。
   千百年来,“九杆旗”阅尽世间沧桑,盎然依旧,顶天立地,为万千林木之佼佼者,是灵空山的骄傲与象征。据专家考测,该树高达45米,根部直径5米,树龄在640年以上,单株可出材40余立方。无论树高、树围、树龄、树状以及木材蓄积量,都堪称华北第一松。因此,当之无愧地被冠以“油松之王”的美誉。
   1993年6月,“九杆旗”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 “省级古稀珍贵林木”,予以特别保护。
  廊 桥
   除寺院之外,灵空山还有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圣寿寺的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有数丈之遥。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沟通南北。
   仙桥实为 “险桥”,下临数十丈深的峡谷,底宽上窄,一条一尺多宽的石条拱悬于其上。过仙桥走向圣寿寺,必经一座木结构的“峦桥”。桥为单拱,桥上建棚式长廊三间,宽两米多,桥基用十四根圆木构成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却雅观坚实,远望如一牙蚀月,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
   《庄子盗跖》讲:“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桥,古代称之为梁。尾生抱柱这个典故在古代就成了比喻男女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山洪来了,宁死也不违约,到底是诚信还是迂腐,留与后人评说。但这桥,竟然是古今中外的约会场所,断魂之地。
   古代造桥的难度远远胜过修路。中国古人在建筑方面的智慧也多体现在造桥艺术上。像峦桥这样,桥上另修了长廊或屋、亭,便称为廊桥。
   中国的廊桥建筑历史悠久。清朝的周亮工在他的著作《闽小记》中这样描述福建的木拱廊桥:“闽中桥梁,最为巨丽,桥上建屋,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我国有些地方把这种廊桥称为“风雨桥”或者“花桥”。
   站在峦桥上,山风拂面,令人联想起著名电影《廊桥遗梦》。影片《廊桥遗梦》使得麦迪逊桥声名大噪,但是国内建筑学专家称,麦迪逊桥无论是从单孔的跨度,年代的久远,还是外观造型和结构形式上,都无法与中国的廊桥相媲美。
  趣 闻
   灵空山中的众多名胜,大多与李侃遁入空门的经历有关。比如仙桥,最早传说此桥是李侃刚进山时,用山中长石搭筑而成。再如东峡孤峰上的唐王寨,高万仞,四周全是刀削斧劈般的峭壁悬崖,但是峰顶树木葱茏,十分敞阔。据说李侃初到时在此结庐,常攀上峰顶西望长安。还有个清静去处,是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中的茅庵,曲阶而上,庵中地净尘绝,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峰影不随流水去,鹤声犹带夕阳飞。”不知是灵空山的空灵之境永远留下了李侃,还是李侃一心向佛成就了灵空山佛教圣地的声名。
   关于李侃避祸灵空的故事,一说是唐乾符六年,唐僖宗李儇在一班权臣的阴使下,把自己的四哥李侃派到一片硝烟战火的古城晋阳(今太原),去做战乱中的太原府君和北都留守兼充河东节度使。但没人想到,李侃可能根本就未到任,中途就遁入灵空山做了和尚。这应该是灵空山作为历史名山的真正开始。
   还有一个趣闻,也和李侃有点儿关系。沁源县城以西15公里处有云盖山,山上有“白侯庙”。传说这位“白侯”本是唐僖宗派出寻访李侃行踪的朝廷官员,但谁知此人找到灵空山后,不但未能将李侃劝归,自己反倒也在当地做了道士。由此看来,李侃遁入灵空山做了僧人以后,极有可能是真正皈依佛门,不愿再暴露自己皇子身份。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