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08月17日

吴哥窟 一个雕刻出来的城市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它是一首写了千年的诗,用沉淀的历史述说过往,当你置身吴哥窟,仿佛在与时空对话。
   人类将没有生命的沙石赋予了灵魂,黑白的画面仿佛回到当初建造时的场景,诉说人间的沧桑。
  巨型浮雕雕工精细
   吴哥王朝创造了伟大的吴哥文明,并在今天柬埔寨暹粒市北郊的吴哥建筑群中得以保留。公元9世纪初,阇耶跋摩二世完成了真腊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吴哥王朝。12世纪前半叶,信奉婆罗门教的国王阇耶跋摩二世,为了祭祀“保护之神”毗湿奴,而建造了著名的吴哥窟。当时,作为吴哥王朝首都的吴哥通王城已经开始建造,后于公元12世纪中叶毁于战火,再由信仰大乘佛教的阇耶跋摩七世耗费巨资重建。
   吴哥寺又叫吴哥窟,俗称小吴哥,是吴哥古迹中最大而且保存得最好的建筑,“吴哥窟”也因此被作为整个古迹群的总称。
   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由大、中、小三个须弥座构成。每个须弥座均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而成,其中心顶点矗立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第一层的须弥座由砂岩石垒成,其回廊如长方形,高3米许,南北方向长190米,东西方向长220米。
   回廊四周,共有四座塔门和八座廊门。回廊的二重檐拱顶,覆盖陶瓦,保护画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晒雨淋。吴哥寺的画廊位于第一层回廊,石壁上排列着全长达七百余米,绕寺一周的巨型浮雕,其内含八幅高二米余,长近百米,雕工精细的雕像。在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也都有浮雕。浮雕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乳海》,也有战争、皇家出行、烹饪、工艺、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东壁的搅乳海图,北壁的毗湿奴与天魔交战图,西壁的猴神助罗摩作战图等,均描绘神话故事;而南壁西半部的苏利耶跋摩二世骑象出征图则为世俗题材。
  石柱由人工雕磨而成
   通常,人们把吴哥寺的重建看做是大乘佛教传入柬埔寨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后,在阇耶跋摩八世统治高棉王国长达半个世纪(1243年—1295年)期间,曾又重新大力提倡湿婆教(婆罗门教之一种)。其女婿因陀罗跋摩三世 (公元1295年—1308年在位)继位后,开始信奉传入不久的小乘佛教,采用巴利文取代梵文作为官方语言,遂使小乘佛教迅速成为在民间占有优势的一种宗教。元代使臣周达观当时远赴真腊国,用了一年时间亲历风土民情,所撰《真腊风土记》,正是对当时吴哥王朝景况的真实记录。
   吴哥窟窗子的石柱是人工雕磨而成,每一位工匠都倾尽全力,用心去制造,才给世人留下了辉煌的遗迹。
   从雕刻中的经文和历经千年的古迹中,移步换景。只想把自己融入,假装自己曾是这恢弘建筑中的一粒尘埃。感受生命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