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0月23日

“小眼砂锅”老手艺里有大乾坤

  本报记者连永宁
   “泥里陶制火中烧,型拙暗藏天机巧;看似厨中平常物,此器却能煮八宝。”这是流传在长治县一带的顺口溜,这里的“此器”指的是砂锅。在我国,百姓一直有用砂锅煎中药、炖肉的习惯,尽管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有各种铝制品锅、不锈钢锅、高压锅等等,但它们始终无法替代传统的砂锅。
   长治县自古就是砂锅的故乡,特别是县城东部和中南部的贾掌、南和、宋家山、南圪道、大小北崖等乡村,烧制砂锅产业曾盛极一时。至今,在这些乡村还可以看到用废旧砂锅堆砌的砂锅墙。
   随着时代的发展,砂锅制作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南和村第六代砂锅传人王文兵则默默地坚守着这一传统产业。
  历史起源
      传统的砂锅是陶器的一种,所以说到砂锅的历史起源,就要先说说陶的起源。
   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也是人类发展最伟大的发明。陶器的出现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起源要更早,原始人类发明了取火和烤熟食物开始,就一直在研究容器的发明,最初是先用树枝编制成器皿然后把粘土涂抹上去经过火烧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再后来开始不断探索,出现了最初的陶罐,也就是原始陶器。
   长治县一带的砂锅始于明朝,兴于20世纪,盛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在南和村寨壕沟,仍然保留有废弃的砂锅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王文兵的父亲遵照王文兵爷爷的遗愿,继承了传统制作砂锅的手艺。之后,王文兵父子成立了王志砂锅农村合作社,使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得到薪火相传。
  工艺复杂
      小小砂锅虽不起眼,但制作起来却有着繁琐、复杂的工艺。从选料到采料,从运料到磨料;从和泥到醒泥,从制模到制胎;从修锅到晾锅,从上釉到干燥;从装窑到烧窑,从出窑到焖窑……一道道环节,都有着严细的要求。特别是砂锅在烧制过程中,温度要一直控制在900-960°C,其制作一般要经过淘洗,根据需求制成不同的器型,做工较为细腻。
   “金锅银锅不如小眼砂锅”,南和小眼砂锅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已流传几百年了。随着时代变迁,如今,这种烧制砂锅的家庭作坊已是凤毛麟角了。王文兵制作的砂锅,叫“小眼砂锅”,是目前长治地区唯一一家以传统方法,用铝矾土、煤粉粉碎后充分搅拌加适宜的水调制成稠糊状,装入模具中用手工拍打捏制的工艺。其制作工艺复杂,在煅烧中掌握好火候使其气性好,在使用过程中,不破裂,熬中药药性不变,煮粥不失营养,炖肉又香又嫩,不走味,是其他锅类无法替代的。
   由于王文兵制作的砂锅耐储存、耐烧烤,已成为河北邢台著名品牌“老拐酥鱼”的定制砂锅。一位北京的客人在了解了他的砂锅制作工艺后写了一首诗:“天赐泥土化作身,浴火重生铸魂灵;熬粥炖汤好滋味,小小砂锅大乾坤。”
   为继承和改进这一传统工艺,王文兵又研究建造气窑,烧制钧瓷,从而提高了产品档次,拓宽了产品领域。
  传承发展
      王文兵又名“王小眼”,据说他小时候脸胖,显得眼小,所以大人们都叫他“小眼”。王小眼1968年2月出生于长治县南和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2岁弃学后,由于长得敦实,便去了村副业队砂锅窑干活,从此与砂锅结下了缘分,一干就是四十年。他的父母亲没想到这个不经意起的小名,在五十年后成了知名品牌,响彻三晋大地,在河北、北京、河南等地都成了抢手货,这就是王“小眼砂锅”。
   靠制作砂锅,王文兵娶了媳妇,盖了房子,供孩子上小学,上中学,直到大学。如今,随着通信的发展,王小眼砂锅已走出山西,开拓了省外市场,在北京有客户专定小眼砂锅。
   在最近长治市举办的农合博览周上,王文兵的 “小眼砂锅”成了吸引参观者眼球的欣赏品。记者在他的展区里看到,砂锅砂碗、砂碟砂壶、砂盘砂鏊……大小器物,各式造型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今年3月份,王小眼还荣获了长治县首届“黎都工匠大赛”铜奖。如今,“小眼砂锅”以响当当的品牌名声畅销十几个省市。
   王小眼的孩子王志大学毕业后,也加入了砂锅制作这一行,让“小眼砂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发展。王志说,他一定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发扬光大。
  本版图片除资料图片外均由本报记者连永宁摄
  广灵剪纸“指尖上”的艺术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山西省广灵县流传着剪纸传统,当地剪纸艺术与刺绣相伴而生,早期为花样,后期为窗花。广灵剪纸现已成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广灵剪纸于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广灵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多堂介绍,广灵剪纸是“刻”出来的,主要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刻字一个是点染。在刀工刻法上,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在染色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调配,不仅要求熟练地掌握调色、点染、平涂、套色、洗色等基本技巧,而且还强调冷暖相配、明暗相间的对比手法。
   广灵剪纸的工艺比较复杂。“一个成品要经过图样设计、刻字、点染、装帧等38道工序,是一种现代机器生产无法取代的纯手工工艺。”张多堂说。
   为了使广灵剪纸艺术继承发扬下去,张多堂通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在继承传统剪纸技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融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断探索设计、刻制、染色新工艺,为创新和发展广灵剪纸文化艺术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目前,广灵剪纸已由原来的几十种扩展增加到50多个系列8000多个品种,内容由传统题材扩展为著名文物、古迹、旅游景点、人物造型等各个领域。
   剪纸产品也由传统的张贴装饰品扩展为剪纸挂历、剪纸台历、剪纸贺年卡、剪纸画轴、巨幅剪纸珍藏卷等。现在,广灵剪纸作品越来越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作品远销海外,主要销往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报综合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