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0月24日

他帮千名残疾青年圆就业梦

  本报记者 连永宁
   为吸收更多残疾青年就业,经过5个月的紧张修整和筹建,农民企业家王青山搬迁新址,继续助人为乐,传递爱心。近日,在位于长治市郊区的新车间里,王青山告诉记者,最近将再上两条被服生产线,到时又可接纳二十多名残疾青年来就业。
   王青山出生在平顺县的大山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他靠烧石灰起家,走上了致富路。但他始终不忘初心,乐于助人、扶贫济残,救落水儿童、慰问孤寡老人、帮助贫困大学生、为灾区捐款、为残疾人奔忙……
   2012年,王青山来到长治市郊区,开办了一家被服工厂,专招残疾青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向记者介绍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一刻,我就萌生了创办残疾人就业基地的想法。从2000元起,刚开始只有6人,发展到现在的83人。”
   在生产车间,女工韩彩秀正在缝纫手套,她告诉记者:“一天能做百副手套,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虽然钱挣得不算多,但对家里来说帮助很大,既减轻了负担,也证明了自己。”
   王青山待员工亲如家人。残疾青年找对象比较困难,王青山就乐当红娘。在他的撮合下,已有5对残疾工人喜结连理。
   按照国家扶助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企业安置30个残疾人就业,就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甚至免税。王青山不但没有争取,还主动放弃。
   数十年来,他做过3000多件好事,救助1000多位老人、1600多位残疾人、1000多名儿童,资助学校27所,累计捐助善款600余万元,捐赠各种物资总价值达400多万元。
   王青山表示:“残疾人的心声和要求,就是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决不让一个残疾青年掉队,让他们生活的有幸福感,就是我最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