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2月05日

“义务教育不应变成炒作挣钱的市场”

——山西省政协委员郑瑞建议大力扶持公办初中学校
  本报记者 田凤凤
   “在近一段时期,省城公办中学的境况令人忧虑,一些学校不仅招生规模在日渐萎缩,生源质量也在不断下滑,这一趋势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对义务教育会造成严重干扰,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还会对义务教育造成实质性的损害。”两会期间,山西省政协委员郑瑞提出,义务教育不应成为炒作挣钱的市场,应大力扶持公办初中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民办学校所占比重过高
   2017年底,山西省人大的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中小学阶段民办与公办不协调问题突出。太原市30.4%的普通高中生、31.6%的初中生在民办学校,运城市32.9%、临汾市35.6%的普通高中为民办学校,朔州市46.1%的中小学生、44.2%的中小学教职工在民办学校,怀仁县67%的中小学生、61%的中小学教师在民办学校,城区占比更高,有的吸纳能力已远超当地生源量。
  公办学校沦为兜底学校
   以太原市为例,今年招生的民办初中学校有30所(含公参民学校),网上报名结束时,据统计,有效报名人数总计16843人,有22所的报名人数超过了招生计划人数。21所学校今年增加了招生计划,比如,南海中学、五育中学、外国语凤凰双语中学、志达中学、三立中学等今年均扩招两个班。某民办学校,原计划招生28个班,今年实际招生36个班。同去年相比,民办初中学校今年的招生更加火爆。而与民办学校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办学校在招生中遇冷。许多热点公办初中学校今年在招生中均有生源流失现象,不少学生尽管拿到了这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们最终还是退掉公办,转身选了民办“名校”。
   一些非热点公办初中,生源更是锐减,有的减少三分之二,更有一些人们眼中的“薄弱”初中甚至接近“空巢”。
   对于大多数选择了公立学校的孩子而言,在义务教育阶段,和进入私立学校的孩子,在教育资源占有上,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成为优质资源代名词,公办学校则沦为兜底式低劣教育代名词。
  招生博弈引发违规行为
   在机制方面,民办学校作为私立学校,发展过程中充分显现出了私营市场经济主体的灵活性,无论是政策执行还是资源获取。这种灵活性背后,是资本的逐利天性,尤其是在招生方面,尤为突出。太原市教育局局长梁宏宇在2018年的民办学校工作会上说:“有的民办学校把‘自主招生’理解为没有限度的‘自由招生’,无视国家和省市的招生政策,无计划招生、超计划招生、跨区域招生、提前考试招生等问题屡禁不止,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极其恶劣。”
   招生政策博弈、恶性争夺生源及超计划招生产生众多无学籍学生等问题。造成教育资源特别是公办资源的极大浪费。
  私立学校侵占教育资源
   省政协委员郑瑞表示,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省城私立中学校的火爆,令人诧异的是:以公益性为最大标识的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是国家对公办中学的大量软硬件投入,划片分配生源也符合教育资源合理使用的原则;另一方面却是私立学校招生规模的日渐膨胀。
   据了解,太原市某初中“今年,公派的招生规模是8个班,大约400人,但实际报到的人数还不到70人,同时,按轨制配备的老师也‘闲置’了”。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据校长透露:“个别公办初中学校实际报到的学生人数不超过20人。”
   他表示,从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公益性原则对私立学校趋利性的扩张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制约,资本逐利的个本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导致了教育领域的混乱。
  民办学校机制优势明显
   民办学校先天机制的禀赋差异,使得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等竞争状态,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划片录取,民办学校跨学区录取,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民办学校明里暗里各种“掐尖”,公办学校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规定,民办学校利用寄宿制优势培优补差。
   其结果,就是民办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在教学质量和效益上,整体上形成了对公办的超越,并取得了明显优势。
  大力扶持公办初中学校发展
   郑瑞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以公益性为原则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初中,尤其是省城教育主管部门,应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公益性的原则,民间资本、私立学校介入义务教育,首先应该引导其弥补偏远地区义务教育无法覆盖的地区,而不是建在城市里,和公办学校抢生源;其次,要鼓励私立学校对外来人员子女在省城就学敞开大门,为完善省城投资、就业环境发挥作用;第三,从学籍管理上严格把控分配,满足公办中学先招生,应比照公办学校的管理制度,同时,私立中学以商业手段炒作吸纳优秀生源的市场做法应予以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