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3月05日
青春故事No.022侯学光

大棚里种甜瓜 成当地名品

  从外出打工被拖欠工资无奈返乡,到改良种植习惯将甜瓜种进大棚里,再到自家大棚成为国家甜瓜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忻州忻府区解原乡土陵桥村36岁的侯学光可谓是苦尽甘来。如今,已经是忻州市人大代表的他坚信:“幸福生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通讯员 明亮
  失败中找到的商机
   侯学光先后干过十多种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因本人从小喜欢搞农业,从外地打工几年和爱人从河北返回村里后就开始在黄土地上“折腾”。2001年他看到关于北方种植甘蔗的信息,便照葫芦画瓢种起了甘蔗。结果,连种两年都没成功,不但毫无收获,反倒成了村人的笑柄:学光种地瞎胡混,北方想把甘蔗种!
   但是,侯学光从失败中却看到了希望和商机。他无意间发现,甘蔗棚里种植的两行甜瓜长势喜人,这让他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利用大棚种植甜瓜。
   于是,侯学光大胆进行科学实验,改变当地甜瓜种植习惯,由露天种植变为移动大棚栽培,采用甜瓜冷棚育苗技术,提早了甜瓜上市时间,并采用滴灌技术,比普通灌溉每亩可节约用水70%。
   经过多年的实践,侯学光积累了丰富的甜瓜种植技术,产出的甜瓜无论是口感还是色香都独具一格,反季节甜瓜迅速占领市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亩产可达到20000元,是大田甜瓜效益的 10倍。2014年,忻府区举办第二届瓜王赛,侯学光的甜瓜以其出众的品质被评为特等奖。
  填补忻州种植空白
   种植移动大棚甜瓜成功后,侯学光又探索移动大棚秋延后甜瓜和夏土豆种植,甜瓜当年便试种成功。11月份,忻州大地天寒地冻,万木萧条,这里仍然可以吃到香甜脆嫩的甜瓜。人们编了顺口溜:学光种地有办法,抱住火炉吃甜瓜。这里的甜瓜一时又成了抢手货,连太原、大同等地的客商也慕名来拉瓜。秋延后甜瓜种植成为侯学光最具领先地位的技术,它填补了忻州市秋延后甜瓜种植上的一项空白。现在,侯学光的大棚被确定为国家甜瓜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
   尽管种瓜的利润十分可观,但侯学光对甜瓜品质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有一年他种的小瓜子快熟时被虫害侵蚀,产量锐减。他尝后认为不达标了,就让员工收拾了田里的瓜全部清理了。当时有瓜贩子收购,但他一个也不卖。“这种不达标瓜上了市,保准坏了咱的品牌。”
   侯学光在农田生产中运用了不少科技知识:按照测土配方,坚持“减氮、稳磷、增钾、补微、有机”的十字方针,采用有机无机结合培肥地力,种肥同播机械作业,宽幅降解地膜覆盖,微滴灌技术,全程无公害生产,保证了瓜菜生产环保绿色安全。
  去年种田毛收入上百万纯利20万元
   侯学光的父亲是村里人都敬重的“土专家”。在父亲的帮助下,他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先后进行了甜瓜、草莓、生姜、葡萄、红薯、土豆等新品种的试种、示范和推广工作,仅土豆新品种费乌瑞它就推广到晋城市、朔州市和忻州市原平、静乐、定襄、五台、代县、忻府区等地的农村,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成为忻州市蔬菜瓜果协会新品种示范基地。
   经过几年的努力,侯学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14年被忻府区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忻府区十佳农村经济致富带头人;荣立个人一等功;2015年选入忻州市委乡土人才库;2016年入选山西省农业厅乡土人才;2016年当选忻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目前,侯学光已从一开始的一个大棚逐年滚动发展、利润反补,现已形成种植移动大棚33座,连栋大棚8000平方米,种植示范夏土豆50亩的规模。他计划用2至3年时间,设施农业发展到200亩以上,瓜菜类种植园区发展到300亩以上。现在正制作网页,将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让利于民。

class="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