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3月12日
木版年画+王者荣耀

平遥中国年上最火的就是它

  本报记者 王丽娟
   “年轻人对于传统的东西关注得少,我看到好多年轻人在玩王者荣耀,就想到把游戏中的英雄人物及各种角色,用木版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能让年轻人了解与认识传统文化,又可以适应市场。只有让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我们才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3月11日,平遥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邓晓华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
   2018年春节期间,由于他将木版年画与王者荣耀结合起来,使得这个传统的美术作品成为平遥中国年上最火的热销产品。
  早期的木刻彩绘本
    木版年画出现以来,一直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早期的年画是将图文刻在一整块木板上,制成版,然后在加墨印刷。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木版年画。自宋元时期起,中国也有不少地区的民间年画已采用木版套色印刷。南齐敦煌“捺印小佛像”就标志着由印章到雕版的过渡形态,也可以认为是版画的起源。
   平遥地处晋中腹地,毗邻平阳府,受其(平阳木版年画)影响,风格接近,年画主题独立,制作工艺沿用传统方式,纹样皆是复制传承。但与平阳府的自然环境不同,风俗各异,其风格与形式更具有晋中的人文特征。而且它的传承方式只有个人家族的传承,没有村落集体的传承。
   在平遥宋家岭发现的清代木刻彩绘本《祭星神像图》是平遥木版年画目前出现的最早的彩绘本实物。据题记显示,其最初为唐代创作,画风为明代风格,是清·咸丰八年再复制的作品。
   清代刻制的《家神爷》(众神图)、《土地爷》,民国刻制的《仓官爷》,都是平遥流传最广的年画。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老匠人大都销声匿迹,木版年画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年轻的一代人已无人问津传承,木版年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成为一种传统美术作品,被少数的艺人传承着。
  老艺人大脑记忆 手工技术口口相传
    平遥木版年画是以传统的水印方法印刷的年画,用传统年画最初工艺墨版印刷手工染彩制作完成的。其内容以神祇文化为主,继而发展成为神祇文化与欢乐吉祥多元文化的民间美术形式,是人们对平安幸福、美好生活向往的审美情趣。年画的尺寸大小随着老百姓的实用和需要而定,不求唯美,仅当神符,运用注重人物传神、象征寓意的手法,力求使画面完整,造型夸张,形象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不受自然光色的局限,注重色彩的对比,艳丽明快。平遥木版年画中的神祇文化,历史延续性强,有年画实物、文字题记留存,在明清时代已在平遥民间广为盛行。
   在制作方面,平遥木版年画选用自然干燥的梨木做刻板,用传统合缝、燕尾槽、销的技法打制雕刻用板。通过木刻彩绘本(单版印刷),以家族传承的方式,通过传统水印技法印刷,石色添彩或品色添彩,绘就了既有人物传神,运用细腻表现手法的神佛画;又有造型夸张明快的神马画。
   具体制作时,首先打制好的木板,雕刻成的版画,运用传统的墨版水印作品,染色后进行彩绘,最后经过设计和包装后的产品。现在的主要作品有《家神爷》《张公爷》《灶王爷》《仓官爷》《门神》《土地爷》《财神爷》《武财神关老爷》《平遥祭星神像图》《二月二龙抬头》《窑神爷》等。
   “木版年画都是由老艺人大脑记忆、手工技术口口相传,都是无形易逝的。传承人在,这类年画就活着,没有传承人,这类年画就消亡了。”邓晓华说。
   在平遥木版年画中既有门神、灶神、财神等神祈画,也有世俗生活画、戏剧故事画等形形色色的木版年画,带着地域和时代的气质,蕴含着鲜活的人文气息,也携带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密码。
  创造适合年轻人的木版年画
   出生于1972年的邓晓华,是一个热衷文化,喜欢收藏鉴赏,尤对地方志史、晋商票史及民俗谱牒涉猎颇广的民间艺人。他擅长篆刻、传统手工艺的研究与复制,也沉迷考据、考证。
   从2009年开始,邓晓华对平遥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复制,其复制的作品成为平遥对外馈礼的一张名片。他所创作的平遥木版年画 《灶王爷》被选为2013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纪念品。
   截至目前,他保留的传统画稿二十余张,清代年画一张,平遥清代年画电子版、照片十余张,复制木版二十余块,旧版、老版二十余块。
   “对于平遥古老的民间艺术,我有一种特殊的偏好,每当完成一张年画,刻完一块版的时候,就像是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邓晓华说。十年的时间里,他下乡走访、跑古玩市场收集购买老旧印版。同时,收集、留存或购买旧版画,买不到的拍照复制画稿;还将复制收集到的作品,重新绘制,刻制印版,再通过雕版、印制、染绘,挖掘整理出了大量的平遥年画。
   除了继续挖掘整理之外,邓晓华还经常走访请教民间老艺人,研究学习各地域木版年画,并开发创新产品,经过对老旧版、画作抢救性收购,为平遥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抢救了很多珍贵的实物资料,丰富了平遥木版年画。
   与此同时,他还针对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进行研究探索,将传统的东西与年轻人相结合,创造适合年轻人的木版年画,让传统得以传承,让艺术有了市场。
  将这一传统文化流传下去
    年画曾是中国人春节里的重头戏、必需品,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它是所有中国人都必不可少和喜闻乐见的画种。但现代城市中,木版年画已渐消失,只留存了一些神祇文化的作品,如门神、土地、财神等,只有一小部分人群固守着传统文化。即使这样也已被大量的现代机器制造的印刷品所替代。而远离城市的乡村,年画还是春节的重要购买品,但价格低廉的现代印刷品几乎进入了农村的千家万户。
   “各村落民间艺人均已消失,基本没有后人传承。尤其最后的一批老艺人正在消失。年画作品极不容易保存,一旦贴在墙上,就只有逐渐消亡。而且复制困难,及易失去旧版面貌。年画本身就是消耗品每年是要更换的,老版作品越来越不容易见到了。”谈到木版年画的现状,邓晓华如是说。
   近年来,为了推广平遥木版年画,邓晓华不断与大专院校进行交流,多次被邀请进学校给青年学生传播技艺。同时,不少教育机构、旅游团体也与之合作。他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体验这种传统文化的制作技艺。其间,他还创办“言容堂木版年画制作中心”,为广大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集制作、教习、展示、推广、销售一体的传习、传播场所,就是想让这一传统文化流传下去。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