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3月12日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卓彦

身处传染一线 为患者倾其所能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构筑山西卫生人才高地。
  
  本报记者 孙梦钊 程锐
   “结核病”、“艾滋病”、“SARS”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的疾病,张卓彦却每天都接触。“毋庸置疑,患这些疾病对每个患者和家庭都是灭顶之灾,作为医生,我一边为他们患病感到深深的惋惜,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家属或患者那绝望而无处倾诉的神情,那时,一句同情的话语,一个关心的眼神,也许就是我作为一名医生除救治疾病以外能给他们的一些温暖吧。”张卓彦说。
   张卓彦 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现任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艾滋病影像学会专家组成员、山西省预防医学会性病艾滋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太原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及医疗救治组成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二十余年来,先后接诊5000余名结核病患者和1000余名艾滋病患者。
   擅长:艾滋病和各型结核病的诊治,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各型肺结核、肾结核。
  结核病
   “说起结核病,有些人听着陌生,有些人则觉得恐惧,听着陌生的人说,从未听说过这个病,而感到恐惧的人可能是因为身边有因为这个病情而逝去的亲人、朋友。”张卓彦说。
   她与这个疾病打了二十几年交道。二十多年前,初次踏进结核病医院的情景仍深深印在张卓彦的脑海里。“乘上去西山矿区的公交车,走在凹凸不平的水泥路上,来到一处地处偏僻、周围布满农田的医院,一排排灰色的瓦房显得错落有致,苍老的松柏沾满了从矿区和马路上飘来的黑色煤尘,仅有的一座四层小楼算是医院最气派的建筑,来往忙碌的医护人员像一个个装在白色套子里的蒙面人,给人一种死亡和恐惧的气息。”张卓彦说,当时在想,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要在这像烈士陵园的医院里度过吗?后来的事实是她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了下来,而且一待就是二十几年。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好些大型国有单位对职工患结核病还实行公费医疗,有些患者因病情特殊在医院一住就是三五年。在张卓彦还是住院医师的时候,有一位男患者,已经在医院住了三年多,消瘦的身骨,面色暗黄,一旦咳嗽起来就很难停止,咳出的痰中经常是鲜红一片,有时甚至可以看到细的小支气管。从患者胸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侧肺已经全部毁损,另一侧肺也大部分被病灶侵蚀。
   即使这样一位连下地活动都很困难的人,他因为消瘦而显得更大的双眼却充满了热情又随和的气息,向外传递着他对生命的热爱。每当张卓彦去查房,他都要挣扎着坐起来,并对她的问询报以感激的笑容。
   “也许就是这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激坚定了我从事结核病这个专业的信心,因为我知道,这样一群患者需要我。”张卓彦说。
   二十多年来,她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接诊的结核病患者成百上千,他们有年轻的在校学生,也有职场打拼的中年人士。每当看到他们在自己的努力医治下脱离了传染期,最后又健康地返回自己的学习或工作当中,张卓彦都为他们由衷地高兴,并为自己的职业感到深深的自豪。
  SARS
    “提到SARS,好多人会立刻联想到非典。是的,非典肆虐的时间不算长,可是它对当时的社会影响之大。”张卓彦说。也就是从那时起,她所在的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我省公共卫生应急医院,作为医院的救治专家组成员,张卓彦全程参与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战役”。
   2003年2月底,新闻里不断报道了广东发生了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似乎传染性很强。耳中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就像国外发生一场火灾一样,因距离遥远而不甚关心。可是3月8号夜间的一个紧急电话却将这看似遥远的疾病关联到了太原市四院的每一个员工。
   张卓彦作为医院从结核病区抽调的业务骨干被紧急集合。当时得到的信息:这种肺炎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具有人传人的特点,医务人员一定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即戴好口罩。医务人员平日戴的口罩是由36层纱布扎成的,而要应对这书上从未有记载的新病毒,究竟需要几层?大家试着戴两个三十六层纱布口罩,连呼吸都变得异常困难。
   就在这种忐忑之中,医院迎来了第一批患者和被隔离者。张卓彦清楚地记得当时接近傍晚第一次全副武装去病房查房的心情,路上一个劲给自己鼓劲:病毒感染对机体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讲有自限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医务人员,面对疾病冲在前头那就是自己的天职。说着说着,一股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种使命感鼓励着她勇敢地走进了病房,细致地询问病情,给患者和被隔离者送去一个医生应有的安慰和鼓励。
   面对一种新的、社会影响极大的疾病,把握每一个患者疑似或确诊SARS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张卓彦跟医院的同事们已经被隔离起来,但是这种隔离远不及患者被隔离在陌生的病房所带来的压力,作为医生,她深知那些被隔离在医院,被疾病和恐惧折磨的患者的心情。每天都要慎重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观察他们的体温、症状、血氧饱和度和胸片等,看着一个个重症“SARS”患者在精心救治下转危为安,张卓彦不禁欢欣鼓舞。
  艾滋病
   在传染病医院工作,注定要与各种各样的传染病打交道,除了上面讲述的几种,还有一种人人皆知的艾滋病。随着医学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这种少见的疾病逐渐进入了医生的视野。而且人们发现这种病由于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合并结核病。文献报道,艾滋病死亡患者中约1/3合并有结核病。于是在2004年7月,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被确定为艾滋病收治省级定点医院。张卓彦作为“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医生”踏上了北京佑安医院进修的学习之路,这一走,就开启了长达13年与艾滋病患者的零距离接触。
   “艾滋病完全有别于结核病等,它的传播途径隐蔽,潜伏期漫长,而发病时合并的各种机会性感染涉及到了综合医院几乎每一个科室,比如它除了易合并肺炎、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同时也容易合并头痛、偏瘫等各种脑病或腹泻、腹痛等消化科疾病,甚至于合并乙肝等各种肝炎。”张卓彦说,感触最深的是收治的病人大都来自于各个综合医院的急诊、呼吸、消化、神经这些科室。这对于常年从事结核病专业的她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可平生不服输的个性不允许她轻易说不。就在这种情况下,张卓彦一个一个病例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向同行请教,反复琢磨仅有的、内容非常有限的几本参考书。
   因为在最初的几年里,国内专家收治艾滋病的经验也不足,所以相关的参考书多是翻译国外的资料,且对一些少见病也只是一些概括性的的描述。2012年当张卓彦把医院收治的126例艾滋病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作为自己的研究生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时,她内心的激动告诉了她这样坚持的意义。
   13年来,张卓彦和她的团队坚守在挽救艾滋病患者的道路上,从收治第一例患者时的紧张和不安到现在面对各种急症的从容不迫,上千例的病患因他们的努力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