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4月25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100多个贫困户从他这里得到致富资金

  人物:刘文华 33岁
   标签: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小微事业部经理
   致富秘笈:用小微贷款为全县100余个自主创业贫困户铺平致富之路。
  
  本报记者 张帅
   “在我们小微事业部贷款的100多个贫困户里,从没出现过一户逾期不还的。”说这句话的,是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小微事业部的经理刘文华,今年33岁的他,掌管着岚县信用联社在全县12个乡镇167个行政村的贷款投放。
   作为一家服务“三农”的金融部门,没出现一笔逾期还款的情况是十分难得的。更为难得的是,刘文华所在小微事业部的100多户贷款客户,都是岚县建档立卡的精准贫困户。这样的业绩,以刘文华为首的经营团队,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努力。
  重点开展金融扶贫
   刘文华出生于1985年,当下的年纪正是为了梦想干事创业的时候。在岚县信用联社系统中,刘文华干劲十足,入职仅8个多月就因业绩优良而升任网点主任。2017年9月,又因考核优秀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小微事业部经理,负责全县信用联社系统服务乡村的贷款业务。
   在岚县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永明的支持下,刘文华把金融扶贫作为小微事业部拓展业务的突破口。
   有的贫困户不知道金融扶贫政策,有的贫困户对信用联社充满了不信任,为了打消这些贫困户的顾虑和疑惑,刘文华专门制作了金融政策宣传挂历,发放到每个贫困户家庭。每走进一个贫困户家中,刘文华都会耐心讲解金融扶贫政策,了解贫困户的创业意向。
   刘文华采取“集中批量评级、集中批量授信、集中返还到村到户”的模式,一户一户问诊,一家一家把脉,深入了解贫困状况,认真分析贫困原因,科学制定脱贫措施,一户一策,做到了数据准确详实,内容全面具体。为贫困户评级授信和放款全程留痕,可看、可查、可考核。第一时间为全县符合贷款条件的1789个贫困户评级授信,100多户投放了贷款,放款时间多则1周、少则1天,在很短的时间里贫困户就享受到了最低利率的银行贷款。
  不刁难一个贫困户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要想从银行申请到贷款是非常困难的,不仅手续繁琐,还要跑好多趟。但在刘文华这里,这些问题根本就不存在。“我自己一户一户摸排过来的,看到贫困户家庭情况,自己心里也不是个滋味,所以符合条件能放款的,就给评级授信,贷款时,绝不为难他。”刘文华告诉记者。
   孟计明是岚县东村镇石家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在扶贫部门的帮扶下与同村的6个贫困户建起了养猪厂,因大量购买饲料,资金周转困难,向信用社提出申请贷款。由于此前摸排中,已将孟计明列入授信评级名单,所以很快就给他发放两笔10万元贴息扶贫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2017年,岚县社科乡下马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建伟发现,用大棚来种植草莓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于是东拼西凑筹集了几万元的资金,自己开始种草莓。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李建伟种好了草莓苗之后的几天,岚县开始下大雨,连续几天的大雨,让李建伟的大棚出现了漏水和倒塌等情况,刚种下的草莓苗都被淹了,眼看着这一项目在运行初期就要夭折。就在这时,刘文华和他的团队第一时间到受灾现场查看了情况,并批给他5万元贷款。李建伟用这笔钱,加固了3个大棚,补种了草莓苗。
   在李建伟的草莓大棚里,记者看到草莓的长势良好。由于昼夜温差大,这里培育出来的草莓含糖量大,许多岚县当地人都来李建伟这里采摘。多得卖不了的草莓,李建伟就拉到省城太原售卖,价格比外地的草莓要高许多。
   看着满眼的草莓,李建伟告诉记者:“要不是有那5万元的贷款,我的3个大棚肯定是绝收,刘文华对我这个草莓园的帮助太大了。”据统计,李建伟的草莓园通过采摘和供应省城,生意好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9000多元,平均下来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多元,剔除开支和给技术人员股份,李建伟告诉记者,“我今年的利润预计在二十多万元。”
  “他没抽过我一根烟”
   见识过贫苦户的苦,刘文华感触极深。对于贫困户,刘文华不刁难,更不会向贫困户吃拿卡要。
   岚县顺会乡刘衬会村堡子小组的于林香,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开始养殖,从最初的养鸡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她养着80多头猪、25头牛,还有1万只鸡。
   于林香的丈夫早亡,有两个上大学的儿子,村里就把她家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看到别人家养鸡能挣钱,于林香就动了养鸡的念头,东拼西凑了7000元作为起步资金,先养了2000只鸡,随着鸡养的好,市场行情渐长,于林香逐渐把养鸡的规模扩大到了1万只。
   养鸡规模的变大,让于林香动了扩大养殖的念头,这次她想养猪和牛,可是资金短缺。于是,她向信用联社小微事业部提出了贷款申请。由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她提出贷款申请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信用社5万元的扶贫贷款。
   有了这笔钱,于林香顺利地开始了猪和牛的养殖,并且越搞越大。“刘文华可是个好人了,不刁难我不说,他没抽过我一根烟,更别说提其他的要求了。”于林香告诉记者。
   如今,于林香的养殖生意越做越大,她的猪肉直供石家庄一处景区,“2017年的净利润有30多万元”。下一步,她还计划养鸵鸟和火鸡,准备在村子里盖农家乐。有了贷款资金的帮扶,于林香不仅脱了贫,而且走上了致富之路。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通过我们小微事业部贷款的100多户贫困户,没出现过一户逾期不还的情况。”对于前期的考察工作和放款后贫困户们表现,刘文华觉得很满意。正是由于刘文华团队扎实的工作作风,才有了贫困户有资金可贷、银行贷款顺利收回的双赢局面。
   刘文华有一个本子,里面整齐地记录着每一个贫困户的信息,包括他们的电话。对于贫困户的金融政策普及和实施,刘文华做得非常到位。
   “我做这些事,不是想获得什么,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贫困户们生活非常难,在他们申请贷款时,你刁难他们,想从他们那里拿到一些什么东西,即使会让你变得有钱,但绝不会心安理得。”刘文华说。
   “不过我确实也得到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和我年龄不匹配的相貌,每天的风吹日晒、走家串户让我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老很多。”刘文华笑着说。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