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4月25日
阳曲县店子底村村医 王应喜

坚守山村村医41年

  省卫生计生委温馨提示:12320卫生热线,您身边的健康顾问!健康咨询、投诉举报、表扬建议、预约挂号,敬请拨打。
   王应喜 男,64岁。阳曲县店子底村村医。
  
  本报记者 孙梦钊 程锐
   王应喜是十里八村乡亲们家户喻晓、最靠实的人,他一上门,就看到了希望。他的电话,家家都记在屋里的年画上、月份牌上,最容易看到的地方。王应喜常说:“老百姓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里就有多重。”
  村民的依赖
   一个人,一个药箱,一条路。
   在方圆有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店子底村,一个人背着药箱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最生动的印象。王应喜,一个老实巴交的村医。今年64岁的他,行医已经41年,是阳曲县年纪最大的乡村医生,乡亲们的头疼脑热全靠他了。
   王应喜所在的村庄,是阳曲县最偏远的山区小村——店子底村。店子底是出了名的穷山村,出门一眼望去的便是石头、山沟,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方,周边五个小山村,有的位于山顶、有的位于山底沟涧。
   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还是哪里不舒服,全靠王应喜。
   在过去,他走的是蜿蜒曲折的羊肠小路,很多地方都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就会跌落下去。没有交通工具,没有电话,每一次出门都让家人牵挂万分。聊起现在,王应喜憨笑着说:“我们现在的路好走多了,现在出诊家人不会那么担心了。”41年时间里,他已记不清走过多少里路,医好过多少病人。从过去的一天八分钱,到现在的一个月800元;从为1700多名群众看病到守候200多名留守老人,从开始的走山路就诊到骑自行车、现在的摩托车去就诊。每一个过程,他都认真对待。面对每一位患者的输液他都要等到输完,脱离危险才会离开。他独自承受着苦,把所有的甜分享给乡亲们,因为在乡亲们眼里,王应喜是大家最安稳的依赖。
  家喻户晓
   王应喜是十里八村乡亲们家喻户晓、最靠实的人,看到他便看到了希望。他的电话,每户人家都有,并写在最显眼的地方,方便大家联系。王应喜遵守多年的一个习惯,手机24小时开机,害怕耽误村民们的救命电话。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村医,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天寒地冻,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村民的一个电话,他就会尽快赶到。即便逢年过节,他仍奔走在看病就诊的路上。
   几年前,临村的杨二妮半身不遂的病情突然加重,倍受病痛折磨的王二妮一天到晚只念叨着:“找喜子、喜子大夫在哪里,我要找他。”门栓轻响,脚步慌张,未见其人已闻其声,“他来了,王大夫来了,王大夫来给我治病了。”二妮热泪盈眶,满心欢喜。
   狗子是一个不服老的人。一次上树打枣,不慎摔落,脑袋着地。不久便出现头晕,随后昏迷不醒。医院为此还下了病危通知书。王应喜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往医院。“不要放弃!往大医院送,快,还有希望。”在王应喜的坚持下,病人被转往省城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目前患者已经完成康复。65岁的狗子逢人就说,是王大夫救了他的命。
   王应喜随身带“三件宝”,那本简略医疗诊断书就是他的枕边常客,一本《喜赤脚医生手册》被他翻得没有书样了,现在,他有了高科技,配备上健康一体机,上网远程连接显示,村民在家就可以做心电图、测血糖等疾病治疗,健康一体机成了他为村民看病的好帮手。
   王应喜常说:“老百姓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里就有多重,面对老实憨厚的村民,我必须拿出十二分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健康。”
  健康扶贫
   2017年年初,阳曲县被列入全省首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试点县,整合县人民医院和10所乡镇卫生院、124个村卫生室,组建成立了县医疗集团并正式运行。服务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要求基层医务人员不断改进健康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基层医生主动做好群众健康的 “守门人”。无论哪个乡镇,无论哪个乡村,随处可见背着药箱行走在崎岖山路上为贫困户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数九寒天、冰天雪地阻挡不住他们服务的脚步。王应喜也是其中一员。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来,王应喜承担了全村健康扶贫工程的所有任务。店子底村常住人口230人,其中贫困人口有66户131人,因病致贫人口11户25人。这些人中既有重性精神病、癌症患者,也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的任务非常繁重。他们的签约团队在乡卫生院领导下,按照村医做向导县级医生做指导的方法,对所有签约人员都进行入户随访,一月至少随访4-8次,并对随访者都做详细地检查和健康的评估。用什么药,一年花多少钱,都要做到详细了解,并给予药物配备。店子底村随处都可以看到王应喜和他团队服务的身影。
   在别人看来,村医工资低、待遇差,王应喜却有着不同的看法。“钱与性命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农村老百姓和城里人不一样,身体不舒服,基本不会先去医院就诊,大多会选择简单的服药,或着忍受。而我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帮村民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从医41年来,王应喜帮助过许多困难患者和村民,每逢过节,总会有村民来感谢他,有提鸡蛋的,有拿自养鸡的,但是王应喜对于村民的物质感谢,都婉言拒绝。因为他觉得作为一名村医,帮大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