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7月31日

青春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旅游

  40年前有人曾说过,山西旅游的发展可以从中转站做起,20年前,山西修路架桥通高铁,让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一度让旅游达人认为山西是北京的“后花园”,是连接西北华北的交通要塞。
   十多年前,“三小时经济圈”的开通,让山西出境游一度达到全国前列。
   从满口土话到多国语言讲解,从5元钱一晚的通铺床到带泳池的豪华宾馆,从山路大巴到包机直飞,山西用了40年。
  
  装上提速引擎山西旅游迎来新时代
  本报记者 弟姗/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80年代】
  所有对接都靠腿跑
   今年75岁的闫成荣,是山西最老一辈的 “旅游达人”,现任山西旅游联盟会长。他曾是太原一电厂的员工,健谈,热心,喜欢玩,便成了厂里外出旅游的带队队长。
   受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条件,每条旅游线路的开发,每个旅游团的“吃、住、行、游”,都是靠双腿“跑”出来的。
   每次出行前,大家选定了旅游地点,由厂里出车拉上员工们到达目的地后,闫成荣到酒店商谈住宿人数、时间等。住宿安排好后,闫成荣再对接景点等其他旅游相关事宜。
   就这样,每次出游都是现场敲定,没有相关合同手续,没有线路计划。
  【2000年代】
  一趟行程换七辆车
   1993年,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英语专业毕业后,21岁的路庆仁回到山西,做起了导游。
   不少外省人来山西,至今山西较为火爆的路线之一,就是五台山到云冈石窟再到平遥古城,最后是乔家大院。从23岁开始,路庆仁连续十多年跑这条线路,经历和见证了交通工具、住宿条件、道路维修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变迁。
   2001年,路庆仁接到一批前往五台山的游客,正月初二到初六短短五天行程,前前后后换了七辆车才完成。
  【2010年代】
  从“能去哪”到“想去哪”
   2000年开始,全国旅游出境游市场开放。2005年开始,山西出境游迎来高峰。随后几年,山西各地旅行社数量逐步增长,酒店服务、景区体验逐步完善。
   2010年初,22岁的李亚飞在太原河龙湾开了一家门店,更关注游客的需求,开展私人订制模式。
   旅游公司门市部作为联系产品与消费者的纽带,一方面要保证项目质量过关,一方面要让游客有全新体验。“所以,需要产品真实化,这要靠自己实事求是地去了解、落实。”在李亚飞看来,旅游线路产品是一种无形产品,看不到摸不见,但却能给消费者一种身心和理念的提升。
   所以,从线路的策划、制定,到目的地接待、导游,消费者的每一个选项,27岁的李亚飞会要求自己做的更多。
   “寻找符合当下游客特点,才能私人定制各项旅游产品。”李亚飞说。
   40年来,人们从“能去哪”到“想去哪”,足不出户在家选择旅游路线,从固定的行程到订制化服务,山西旅游踏上了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在我省经济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个过程,离不开一代代青年人的“垦荒之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