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9月18日

保住方言基因中华文化流传更久远

  本报记者 孟绍毅
  方言研究走在全国前列
   2015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任务要求,推进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提升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
   在晋方言领域浸淫三十余年的乔全生及其团队,显然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之时,乔全生主编的 《山西方言重点研究系列丛书》,按照一县市一部的构想,已出版8辑50部。在全面记录各县市方言全貌的基础上,使晋方言的共时研究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并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专著 《晋方言语音史研究》更是开创了晋方言历时研究的先河,先后获得王力语言学奖、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当时,全国各地的学者得知我们的工作进展时都非常惊讶,都没有想到山西在晋方言研究方面,已经走了这么长的时间,出了这么多的学术专著、论文。”乔全生说。
   自2007年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成立以来,汉语方言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就一直是研究所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多年来,该所另一位成员王为民副教授,对晋方言文献进行了整理与试点研究,完成了国家语委委托项目《汉语方言已有成果整理规范——山西卷》,同时也兼顾到湖北西南官话、河南中原官话及其他方言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经过艰苦努力和积极探索,该方向已经成为山西方言历史文献整理的重镇,随着以乔全生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的成功中标,方言文献整理与研究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研究高峰。
  省委书记回信勉励
   2018年9月8日,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给山西大学晋方言研究团队、榆社县河峪中心学校全体教师回信,为晋方言研究团队勇攀学科高峰、提升科研水平取得的成绩由衷高兴,并勉励晋方言研究团队,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严谨治学、探索创新,勇攀学科高峰,把山西方言学研究提高到新水平,为山西大学“双一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9月9日,山西大学校党委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省委书记骆惠宁9月8日给晋方言研究团队的重要回信精神。会上,乔全生和团队代表结合语言科学研究所全体教师学习骆惠宁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情况,畅谈了学习体会。
   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将骆书记的亲切勉励化作实际行动,以“坚守、探索、创新、超越”的精神,专心致志做真学问,一丝不苟做实学问。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术风气,以广博的学识素养赢得学界尊重,以不懈的学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以深邃的学术思想沾溉学术之林,以至诚的感恩之心回报人民厚爱,埋头苦干,潜心研究,努力将晋方言这门“绝学”发扬光大,用新的科研成绩回报骆惠宁书记的期盼和嘱托,努力在推动山西大学“双一流”建设提速增效中有所作为,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产业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研究服务更多领域
   随着晋方言研究的逐渐深入,在保护、发掘、传承方言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通过方言的研究,服务、开发、利用在更多领域,成为晋方言研究团队的又一新课题。
   目前,研究所已经建立了山西方言有声数据库,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手段,收录了41个地方的方言。同时,与山西警官学院、相关通讯公司合作,研究语音识别系统、建立数据库样本,在方言的开发、利用,以及转化等各个方面,展开相关合作。
   “接下来,团队将与台湾清华大学曹逢甫教授合作,研究晋方言小称词的语音表现。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晋方言语料计算机处理的研究;《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共20种,也将陆续出版;预计2019年底,山西方言大辞典可以结项……”研究所人员余跃龙介绍说。
   除了记录、留存各地方言全貌之外,晋方言研究团队在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开发利用、可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积极努力着。
   “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基因,是我们不可忘却的情感寄托和儿时呢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人口大量流动、普通话的日益推广等因素影响,方言的活动空间愈发狭小,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说方言,甚至听不懂方言。未来,或许方言的逐渐消失将不可逆转,但缺失了方言为支撑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像民歌、地方戏曲等诸多的曲艺、文化艺术形式,将缺失更多鲜活的、有意义的表现和内涵。没有方言作为支撑的中华文化,将只剩一副骨架。”为此,乔全生觉得对于方言的收集、保护、发掘、记录迫在眉睫,对于方言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更觉得研究团队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重大。
  晋方言研究团队成员
   乔全生,1956年生,山西临汾人。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中心核心专家。山西省首批“三晋学者”特聘教授,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组长,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北斗语言学刊》主编。《汉语方言大辞典》副主编,《山西大学学报》、《中国语言学》编委,兼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山西省语言学会第九届、十届会长,山西省方言学会会长。
   197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1988年获山西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2003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2006年1月至2006年4月赴日本京都大学访学,其间分别赴东京大学、金泽大学作学术研讨。2006年10月赴美国爱达河州立大学考察学习。
   乔全生教授长期从事汉语方言学、汉语语音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多次赴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爱沙尼亚等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访学,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专著10部,主编“山西方言重点研究系列丛书”8辑(50部)。2008年评为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012年评为山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同年任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方言与口传文化典藏研究中心”负责人,荣获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一项、山西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五项、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一次。
   沈力,1959年生,天津人。日本同志社大学教授、博导。2014年作为山西省 “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在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工作。日本语言学会评议员、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执行理事(七人之一)、《中国语学》编辑委员、《日本语文法》编辑委员。多年从事信息科学与理论语言学研究,教授语言信息高级讲义、GIS与语言生态、语言生态研究特讲、语言类型学等课程。
   王为民,1975年生,河北永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文学副院长,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山西大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国际中国语言学终身会员。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和汉语音韵学研究,教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音韵学等课程。
   白云,1973年生,山西和顺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和汉语词汇学研究,教授现代汉语、理论语言学、汉语词汇史研究等课程。
   宋洪民,1973年生,山东沾化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韵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与八思巴字文献研究,教授音韵学、中国古代语言学名著导读等课程。
   史秀菊,1962年生,山西临猗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山西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山西方言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研究,教授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等课程。
   延俊荣,1966年生,山西平定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和汉语语法研究,教授汉语语法学、修辞学等课程。
   余跃龙,1977年生,山西太原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山西省语言学会会员,山西省方言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汉语语音史研究,教授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等课程。
   杨俊杰,1973年生,山西襄汾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警察学院录音检验研究室主任、学术带头人,国际司法语音与声学协会会员、中国语音学分会会员。主要从事司法录音检验、汉语方言学、实验语音学研究。教授司法录音检验等课程。
   杨伟,1982年生,山西尧都人。博士。主要从事计算语言学研究,教授汇编语言实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王晓婷,1987年生,山西文水人。博士,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研究。
   辛睿龙,1988年生,山西洪洞人。博士。主要从事方言文献学、文字训诂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