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9月20日

小班化教育“活”了农村校

  学校的图书阅览室里人头攒动,学生们或津津有味地捧书品读,或认真写作业,这是记者日前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镇秦家庙小学看到的景象。
  上学操碎了心
   “现在学校的条件好得很,环境美、教育设施也好,图书阅览室一直对外开放,还有老师专门义务辅导呢。娃娃们特别喜欢去学校,我们也高兴。”柏树镇信家庄村村民赵志瑞说,两个孙子有事儿干,自己也能腾出手来干农活。
   然而,就在几年前,赵志瑞和村民们却为孩子上学的事情“操碎了心”。当时,秦家庙小学办学条件落后、师资老化,年轻教师又留不住,很多村民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转到城区或者邻近的学校上学,秦家庙小学生源锐减,一度到了“办不下去”的境地。
   崇信县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受地理条件限制,当地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分布散的现象比较突出。据统计,目前该县62所农村学校中,85%的学校属于小规模学校。撤点并校之后,崇信县小规模学校大多处于“小而差、小而弱”的状态。
  改革农村小班化
   事实上,从2006年起,崇信县就尝试推动了一系列小规模学校专项改革,但成效不大。“当时,我们奉行的是‘拿来主义’,照搬的经验最终都因 ‘水土不服’‘治标不治根’而夭折。”崇信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军虎说。
   为此,崇信县教育局决定由张军虎牵头带4名教研员进驻最偏远的柏家沟小学和大兴小学,参与学校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试图找寻适合本土教育的“偏方”。
   张军虎介绍,2010年崇信县着手研制了农村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即魅力教室、活力课堂、个性课间和轻松课外。由此,一场以让学生感到幸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为核心内容,以回归学生快乐童年为目标的农村教育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教学更有活力
   如今,走进秦家庙小学,优美典雅的校园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如此,班级里还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如卫生角、图书角、实验区,不同区域配备相应的教具。
   “学校班额小、人数少,具备灵活排座的条件,最重要的是便于师生讨论、沟通,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秦家庙小学校长李社会说,小班化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打造活力高效的课堂,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留出时间来让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
   “小班化教育从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上、教育环境上、过程方法上、评价要素上、发展方向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教育改革体系,实现了无缝衔接。”张军虎说,如今,崇信县在47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全部实施小班化教育,其中有12所学校已经建成示范校。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