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1月13日
山西文物

大云院:历经千年的五代木构建筑

  大云院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的石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 (公元938年)。原名仙岩院,亦称大云寺。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建寺外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太平兴国八年 (公元983年)奉敕改名为大云禅院,现存建筑除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所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址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即天王殿)、中殿(弥陀殿,亦称大佛殿)、后殿及两庑。弥陀殿是大云院的正殿,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是中国仅存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大殿台基正面高1.3米,青石垒砌,其余三面台基随地势渐高而筑。殿之前檐辟门和窗,后檐亦有门道通行。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柱头卷杀圆和,柱础为覆盆宝装覆莲式,檐柱以上阑额普柏枋叠交成丁字形,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普柏枋斜向搭交。檐下斗疏朗,柱头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耍头为昂形。殿内前槽无金柱,后槽明间设金柱两根。梁架为四椽对后乳用三柱,梁前端刻成月梁式,栿上两个大驼峰承托平梁及平榑,平梁上叉手颇大,瓜柱颇窄。所用驼峰种类达8种,尺度不一,形制有别。殿内保存五代壁画20余平方米,壁画施以蓝、绿、赭三色,墨线勾勒,与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画同出一格。斗、眼壁上彩画隐约可见,风格古朴,为寺观壁画与早期彩绘之珍品。
   七宝塔在大云寺前,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通体用坚硬青石雕造。原为七层,现存五层,高6米。下三层平面八角形。第一层雕宝装莲花、狮子、麒麟、飞马等。第二层雕伎乐人,体态轻盈,舞姿优美,伴奏者栩栩如生。第三层转角处雕绞龙,回旋盘绕。塔檐下飞凤,飞仙共命鸟等变化多姿。檐下周匝垂帐,面券门上双龙戏珠,门侧侍立二天王。后面比丘半掩门。两次间二力士分立左右。第四层周匝垂帐,前后有假板门。第五层上覆大圆盖宝珠顶。此塔设计精巧,雕造颇佳,独具匠心。
  本报记者 任小芳 整理

66.249.79.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