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1月15日
省政协委员呼吁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郭丽菲 文 胡远嘉 摄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将其当做‘洪水猛兽’,拒于青少年成长之外并不可取。我们应以新的思维模式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培养数字时代的高素养人才。”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众多委员聚焦青少年发展,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下,如何正确引导、培养数字时代高素养人才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作为一名山西省政协委员、知名互联网学者,刘兴亮每年回晋参政议政都会带来与互联网相关的提案。今年两会期间,刘兴亮带来三个提案,其中,《关于以面向未来的新思维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的建议》引发广泛关注。
  
  宜疏不宜堵
  
    今年5月,山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将“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为山西‘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战略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推动创新,核心在于培养立足数字时代的高信息素养人才。青少年是国家信息人才的主力,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其人力资本和竞争力,更关系到未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刘兴亮认为,这意味着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以新的思维探索数字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尤其是网络素养教育。
   然而,我国目前在青少年网络素养基础教育上有较大欠缺。绝大部分学校并未设置系统的网络素养课程,也没有相应教育人才;多数家庭也未能对孩子的网络素养进行正向引导。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方式保守且简单粗暴,多将互联网当做“洪水猛兽”,严格限制青少年使用网络。
   在刘兴亮看来,当代青少年是“数字时代原住民”。“00后”青少年的成长时代恰恰是中国互联网快速兴起的时期。电影视频、游戏、直播、漫画、群聊、购物,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每一天。
   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将其当做“洪水猛兽”拒于青少年成长之外并不可取。而是应以新的思维模式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以平等沟通的教育模式激发青少年自我效能,拥抱技术,让孩子们获得优秀的网络技能和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数字时代的高素养人才。
  
  现状不容乐观
  
   “建议山西省在省内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教育场景下,率全国之先,实行网络素养试点教育。”刘兴亮说,现状是,学校缺乏对网络素养教育的足够重视,未将其纳入现有课程体系。山西省多数学校还存在着对网络素养教育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缺少专业老师、没有正规教材或者教材陈旧落后的情况。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的需求。而在青少年上网的问题上,多数学校只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学生不准带手机和个人电脑到学校。
   在家庭教育层面,也未能有效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提升网络素养。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第一次接触网络往往是在家庭内部用父母的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网络设备,上学之后最主要的上网场所仍然是家庭。
   父母的网络知识、网络素养和网络行为对青少年有直接的言传身教作用。然而,很多父母对于孩子上网的问题放任自流,不进行有效引导。也有很多家庭担心青少年遭受互联网的“伤害”,采用了严格控制青少年上网的方式来解决,进而导致家庭中爆发矛盾冲突,也相当于给青少年罩上了一个隔绝于外界的的 “玻璃温房”,不利于青少年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
   此外,青少年网络安全素养较弱。根据团中央调查显示,接近六成的青少年未掌握如何使用网络工具来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有45%的青少年在注册账号的时候不太关注用户协议,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太了解。而这些恰恰又是网络世界中经常遇到的网络安全隐患,也说明青少年对抵御网络世界中外部风险、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还是相对较弱的。
  
  各界共同参与
  
    刘兴亮建议,山西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重视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工作,倡导和形成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社会各界合力的战略格局,从而增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全面素质,提升山西省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当下互联网开始进入5G时代,网络素养成为青少年基本素养之一。他建议,应当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形成上层设计,改革和创新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进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培育体系。政府统筹部署相关职能部门、互联网企业、各级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公众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工作,形成协同治理的共治格局。
   同时,要以创新思维推进省内学校的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素养作为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打造符合青少年接受能力的课程体系,完善省内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从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安全、网络创新等软硬件各个方面综合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教育既要让学生掌握网络世界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激发青少年效能。刘兴亮建议省教育厅会同基础较好的市教育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网络素养教育实验区。
   此外,应当动员省内家庭参与网络素养教育,在青少年上网第一场所实现引导。充分动员家庭参与,塑造良好的家风和亲子关系,把握住青少年上网第一场所——家庭。
   省内企业也应当推广现有成功经验。所有的网络平台和互联网公司作为提供青少年网络空间和内容的主体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企业责任。刘兴亮介绍,目前有些企业已在进行相关探索,如网秦的“少年派”项目,以科技助学方式,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学生提供优质的硬件设备、专业的网络素养课程;腾讯也启动名为“DN.A计划”项目,为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提供科学健康的网络素养课程和学习工具。
   “相关举措对未成年人的帮助十分明显,但还未向全行业推广。”刘兴亮建议山西省引入相关企业及项目,在全省范围内试行,并在合适时机大面积推广,从源头为青少年创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让网络育人入心田
  
   如何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引领中的作用,规范其行为习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省政协委员、民进长治市委主委史淑芝也建议,应当丰富少年儿童体验形式,注重教育内容创新。要遵循“内容为王”的建设规律,紧密结合时代热点、时代精神,积极研发少年儿童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精品,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凝练产品特色,力求把网络育人工作“做到家”、让网络育人工作“入心田”。
   “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资源素养的教育。”史淑芝举例说,“抖音”是一款音乐创意视频社交软件,用户可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15秒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符合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时代发展需求。
   在这方面,长治市的一些小学进行了大胆尝试,红领巾小创客们在大、中队辅导员的指导下现场创意,设计、编排、录像、编辑,分别创作了“我为祖国点赞”“我的中国梦”“我是光荣的红领巾志愿者”等主题作品。队员们不仅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明白了“抖音”短视频能成为少年儿童表达爱党、爱国情感的新元素。
   队员通过自编、自导,用一条抖音短视频弘扬了红领巾新风尚。再如:我们利用“小拍客”的活动形式,组织队员开展全新自治教育活动,通过拍一些英雄、好人好事、甚至不良行为等,将小拍客的作品内容发布在学校智慧平台专栏进行周播报,大力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学习讨论,让少先队员的自治力指数迅速飙升。
   “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发挥网络引领作用。”史淑芝说,要充分适应当前网络发展对少年儿童德育环境的影响,主动把握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特殊性,选择社会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组织主题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的网络素养。
   “只有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才能提高综合治理成效。”史淑芝建议,给少年儿童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统筹各类社会组织的资源力量,共同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大格局,督促落实并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整治各类危害少年儿童权益的网络违法行为和有害信息,不断净化网络空间,共同守护清朗的网上精神家园。
   在技术层面,她建议公安和文旅等网络监管部门必须对网络上的色情和暴力等关键词进行过滤,并对相关的媒体、网站进行整顿,严重者予以关闭;在司法层面,建议各级司法部门要敢于“亮剑”,依据有关网络监管法律规定,对充满色情暴力行为的网站,依法从严从重处罚,从而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总之,只有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努力构建联动融合的工作格局,充分运用各类执法手段,净化网络空间,扫清网络积雪,才能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让少年儿童更加健康地成长。”史淑芝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