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4月22日

女大学生 防疫宣传接地气

    胡耀婷,1998年生,内蒙古乌海市人,中共预备党员。现就读于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是一名大四学生。她喜欢在不同的环境和经历中挑战自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实现社会价值。疫情期间,她在社区抗“疫”阻击战岗位志愿服务累计23天。
  
  本报记者 陈晓平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国家有难,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一些事情。当看到家乡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信息时,我就决定报名参加,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近日,在前往机场的路上,即将返校复学的22岁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1601班大四女生胡耀婷和记者进行着交流。在这段“在家躺着也能为社会做贡献”的特殊日子里,她牺牲休息时间,自愿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着当代大学生和青年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穿上红马甲,责任感油然而生
  
   “我负责300多户,面积大概2平方公里。”采访中,胡耀婷说,正式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后,穿上红马甲的那一刻,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本该热热闹闹的街道上却冷冷清清,但那一抹红色的逆行身影又为这里带来了希望。逐个排查外来车辆、及时全面了解情况、上门挨家挨户排查……这是多日来胡耀婷和其他青年志愿者的工作内容。
   “初春的内蒙古依旧寒风刺骨,在这样寒冷的户外,穿上红马甲后,仿佛心里点燃了一团火。”胡耀婷激动地向记者说起自己成为防疫志愿者后的心情。
   胡耀婷服务的卡点位于当地一个偏僻的居民区,那里大多处于待拆迁状态,地广人稀。为了更好地管理与防控,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开始为健康居民办理通行证。
   “去居民家入户时,务必做好自我防护。我们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定点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护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各地区返乡人员前,胡耀婷都会细心嘱咐,生怕大家放松自我防护。
  
  在此刻,都是“最美逆行者”
  
   执勤点的灯光,24小时都不会熄灭。无论刮风下雪,都有志愿者坚守在工作岗位。他们早出晚归,不计报酬,一碗方便面就是心中的美味,一句简单的感谢就足以温暖人心。胡耀婷告诉记者,一次值守后,她特意做了统计。一天收到369句“感谢”,100多句“辛苦了”。还有居民会买来热汤和水果送给志愿者,让她心里暖暖的。
   平时大家素不相识,但是问候和感谢让志愿者在这个冬天不再感到寒冷,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有些是退伍军人,有些是花甲之年的社区群众,但在此刻,大家都是‘最美逆行者’。”胡耀婷说。
  
  防控疫情,自我防护很重要
  
   在疫情面前,青年志愿者凝聚起青春力量,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共同打赢这场战“疫”。
   胡耀婷每天都会尽早赶到社区,在街头巷尾开展消杀工作。随后,她坚守在小区门口,检查每一位出入居民的通行证和体温,并细心叮嘱他们要少出门、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居民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胡耀婷告诉记者,她还和其他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扎实做好舆情引导和防疫宣传。街道上的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宣传册人手一份,能想到的宣传方式一样不落。在持续宣传之下,居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
   在一个小小的帐篷中,汇聚了各级力量。老党员、基层干部、大学生、群众……虽然大家不同年年龄、不同工作,但抗击疫情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在这当中,胡耀婷真实感受到了大家对党的忠诚、对使命的坚强担当,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人间真情和大爱。
   4月12日,胡耀婷踏上了返回忻州师范学院复学复课的旅程,谈及这23天参与志愿服务的感受,她说:“这段经历永远难忘。这场疫情让我成长、成熟,更深刻理解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能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为社区贡献自己的抗‘疫’力量,我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