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4月22日

防疫先进 管控岗上连轴转

  刘九龙,1997年7月生,山东临沂人,2010年11月加入中国共青团,201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就读于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曾任忻州市高校征兵宣传大使、忻州师院地理系团委副书记,现任地理系1604班团支部书记。在校期间先后荣获2016年度优秀共青团员、2017年度优秀共青团干部、2017年双选会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寒假返乡后,他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执勤劝返无关进出人员,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建言献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陈晓平
  
   “这几天在整理扶贫工作的相关资料,比较忙。”近日,记者联系了就读于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的学生刘九龙,在他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汪沟镇柴胡山村,他和驻村书记整天连轴转,坚守在防疫卡点,同时帮助村里开展扶贫工作。前不久,柴胡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向他颁发了“防疫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对他在家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进行表彰。
  
  主动请战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党旗所指,团旗所向。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党员,又是一名基层团干部,在国家有难、人民健康受到危胁时,应当有作为有担当。”刘九龙坚定地说。
   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各市县区纷纷响应管控措施,在各村庄集镇的路口卡点设置管控岗亭,严防病毒扩散。从2月10日起,返乡的刘九龙在经过连续多天测量体温保证自己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提前与柴胡山村两委对接和申请,先是现场捐款,继而毅然参加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在村口一号岗值守第一天,刘九龙劝退无关外出村民7人,劝返外来人员12人,登记放行3人,热心规劝村民佩戴口罩,将执勤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得到了村委干部和乡亲们的赞许。当天下午4点下班后,他又申请当值2月11日凌晨2点到8点的夜班岗。
   刘九龙说,夜班岗的下半夜非常冷,值班点位于村口的一处门廊下,大门长时间敞开,内部温度特别低,他只能靠喝热水来御寒。
   条件再艰苦,工作再艰难,这个23岁的年轻人也毫无怨言,尽己所能为当地的防疫工作贡献力量。
  
  主动作为
  
   2月12日起,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刘九龙积极报名,与村两委成员一道为全村每家每户分发消毒液和酒精。按照安排,他需配合妇女主任向所负责的东片区发放消毒物资。“全村400多户,这一片就有100多户。由于地处边界,早期住宅缺少规划,又集中了几乎全村的所有工矿、工厂,因此村民们住的极其分散,路程也较远,路况也不好。”刘九龙介绍。
   当把消毒物资送上门时,刘九龙还会向村民耐心讲解用法和安全事项,一切安排妥当,才放心地去下一家。长此以往,腿也跑酸了,嗓子也说哑了,电动车也骑得没电了,他只好推着走回家。
   3月14日晚,村里突发儿童丢失紧急事件。得知情况后,刘九龙顾不上吃晚饭,急忙联系村干部,帮忙寻找丢失儿童。经过向村干部简单汇报请示,他请战自己先到村南南岭、南河和供水站寻找,后续再等增援。5分钟赶到,20分钟搜索,水井、陡坡、河沟,孤身一人的他把所有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搜索了一遍。刚把情况进行了汇报,他又听说孩子可能在村北的胡子山上,便毫不犹豫地骑上电动车,第一时间赶到胡子山准备搜山。
   作为当晚在场的唯一大学生,他仔细了解和分析情况,积极建言献策,得到增援警方和村民的认可与支持。大家在村内对案发人家庭院附近进行重点搜索,终于在凌晨1点将孩子找到。
   3月15日凌晨1点30分,刘九龙又推着没电的电动车踏上了回家路。路上,他用手机发送了一条朋友圈:“父老无小事,不论三更,出兵;鱼水是大情,旗开得胜,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