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5月11日
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抗疫一线吹响“青年文明号”

  山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成立于1991年1月,是山西省成立最早的肾脏内科之一,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是省内最早开展肾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开展血液净化技术最全的科室,同时是省重点建设学科、省临床重点专科,是省内唯一的肾脏病重点实验室,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省肾脏疾病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基地和山西省血液透析专科卫技人员规范化培训实践基地。
   目前,全科医护技共107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66人,占全科总人数的72.5%,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
  
  本报记者 郭丽菲
  
   “青年文明号是我们的一块金字招牌,全体青年都要努力守护好这份荣誉。”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动作为、有序有力参与,为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胜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7名医护奔赴“战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室学术带头人、省人民医院院长李荣山第一时间紧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号召全院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相关知识,并倡导科室医务人员积极投身援鄂一线。
   在抗击疫情的号角声中,肾内科先后派出7名医护人员奔赴不同“战场”,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6岁。
   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肾内科医生毛敏首先报名了支援医院发热门诊;血净中心护师申鹏也逆行武汉,支援武汉光谷方舱医院;为了守护好三晋家园,肾内科主管护师石俊英、马斐雯、杨志敏、李亚峰奔赴我省定点收治医院——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抗疫前线。在国内疫情基本控制,国外疫情不容乐观之时,又派出青年专家周晓霜奔赴首都国际机场承担起晋籍归国人员的分流、筛查任务。
  
  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2月4日,庚子年立春,还在上班的马翡斐、杨志敏、石俊英接到前往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执行抗疫任务的通知,要求两个半小时后整装出发,她们火速回家收拾行囊,跟家人告别。
   2月5日,在经过简单培训后,她们便投身到一线病房的护理工作中,这一天也是石俊英的生日。“没有防护服带来的不适,没有需要适应工作的过程,可能真的生来就是为了护理事业,真的只是换个地方工作而已。”她说。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石俊英一样适应层层防护所带来的不适。马翡斐、杨志敏被紧急安排进入ICU病区工作。防护服的不透气,护目镜、口罩压得前额、鼻梁生疼,逐渐感到憋闷、头晕,种种不适加大了隔离病区护理工作的难度。然而,生命相托,永不言弃,唯有迅速克服不适,方能与病毒抗争。
   吸痰护理、管道护理、给药、重症记录,遵医嘱调整呼吸机参数、留取标本……除了要做这些治疗操作,还要给患者翻身拍背、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保证患者 “三短六洁”。病房环境卫生消毒,更是每日必做的防范工作。
   尽管有太多不适应,但她们依然把每一项护理工作都做到细致有序。
  
  耐心疏导安慰患者
  
   2月15日,山西省人民医院3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整装出发,血液净化中心护师申鹏名列其中。到达武汉后,为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整个团队的安全,她主动剪短长发,当同事们看到落发的申鹏后,无不动容。
   作为这批山西医疗队里第一个报名核酸采集培训的护士,申鹏内心难免忐忑。虽然经过系统培训,但进行这份危险系数最高、感染率最大的操作,心里还是有几分担心。如果操作不好,棉签到达位置不够,或者棉签转动角度不够,都会影响采样的结果。为了能够提取有效的鼻咽拭子样本,对一些不太配合的患者或者孩子,她都会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安慰患者,只有患者配合良好,才能在短时间内又快又准又安全地完成采集。
  
  学术带头人成抗疫先锋
  
   进入3月,山西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首都国际机场承担起晋籍归国人员的分流、筛查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肾内科KICU病区副主任周晓霜第一时间主动报名,随后被单位派往首都国际机场参加了这场“国门”抗疫战,为严防境外输入、守好“国门”第一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日在公布的第七批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单中,周晓霜赫然在列,同时她还是“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留美博士后,5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9篇。在抗疫的关键时刻,作为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周晓霜,用实际行动为使命与担当做出诠释。
  
  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肾内科的医护人员在保障科室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主动到发热门诊值班,积极到疫情防控一线战斗。他们虽然年轻,但是他们不惧风雨;他们虽然年轻,但是他们勇于面对;他们虽然年轻,但是他们知道责任重于一切……
   今天,他们是抗击疫情的主力军;未来,他们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肾内科的青年们为“青年文明号”集体的荣誉再次增光添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谱写出新时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