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5月18日
守住生态红线环保底线

太原古交打造民生福祉

  本报记者 陈彤 通讯员 张晓芳 弓忠义
  
   “推窗看蓝天,出门游公园。”如今,越来越多在古交生活过的人,都能切实感受到这座绿色宜居的北方小城近年来发生的华丽蜕变——这正是古交市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魅力所在。5月17日,记者从太原古交市了解到,目前,该市正牢牢守住生态红线、环保底线,以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让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天 更蓝了
   2020年初,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古交市2019年全市优良天数达306天,(其中,一级天数53天),一级天数较上年增加13天,这是古交践行“富强古交、绿水古交、宜居古交、平安古交”发展理念结下的累累硕果之一。
   近年来,古交市坚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制定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和“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以“减煤、抑尘、治污、控车、禁燃”为手段,全面防控、重点整治、精准治污、综合施策、部门联动、合力攻坚,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划定“禁煤区”,深入推进散煤污染治理。中心城区面积3.23平方公里,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煤炭及其制品,燃煤污染源全面拆除,实施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实现 “清零”。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的原则,在采暖期,全面完成“禁煤区”内“煤改电”清洁供暖改造9325户、集中供热1688户,拆除燃煤小锅炉84台。积极推进农村散煤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供暖工作。全面完成太原市下达该市的指标任务。
   同时,还开展了机动车限行管控及柴油货车治理、秸杆禁烧、露天焚烧管控、禁炮及应对重污染天气,开展错峰生产督查等专项行动。
  
  水 更清了
  
   记者走在太原古交的大街小巷上发现,这里的汾河景区人流如织,水面的晨雾随风飘曳,与两岸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立体的水墨丹青画。
   为保护好汾河景区这一湾碧水,古交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提出让汾河 “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要求,始终将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作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体现。
   古交市委市政府坚决担起了治理好汾河流域生态环境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拿出了与上游位置相匹配的站位和担当,扎实推进汾河流域治理各项工作,并提出了“保Ⅲ争Ⅱ”(Ⅲ为类水体,Ⅱ为Ⅱ”类水体”)的口号,成立工作领导组,将任务全部分解,明确分工,压实责任,逐项细化了任务措施。
   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制定实施了污水治理、生态修复、两岸管控等一系列措施,严格实施水污染治理调度制度,加快推进了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2019年出境断面水质监测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保持全部达标,其中5个月达Ⅱ类水质标准。
  
  土 更净了
  
   每年的4月中旬,对于古交市镇磨石沟流域的温家山村村民来说,令人欢欣和喜悦的是村里会迎来一批批赏花的游客。五彩缤纷的杏花在徐徐清风中摇曳,尽情释放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
   古交市矿产资源丰富,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采矿业兴起,矿山长期无序开采导致了自然环境千疮百孔、污水横流。近年来,古交市坚持以煤矸石生态修复治理为重点,稳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开展了露天矿山摸底排查工作,出台 《古交市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经排查,全市已办理环评批复手续的企业12家、未办理环评批复手续的企业 2家、已取得排污许可并完成竣工环保验收企业1家,12家环评批复的露天矿山开采企业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不重叠,土壤治理项目成效明显。
   如今,在古交这块1542.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建成蓝天白云常现、绿水青山常在、鸟语花香常伴、清新空气常有的宜居、健康、美丽家园,22万人民尽情享受着“富强古交、绿色古交、宜居古交、平安古交”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