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6月02日
忻州市残联多形式呵护残疾未成年人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保障特殊孩子都有学上

  本报记者 陈晓平
  
   现在就读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附属学校的李凯霞和张宁,至今记得去年在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附属学校录取的座谈会上,忻州市残联领导和众多爱心人士送上的祝福和助学金。也正是在忻州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忻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青少年登上了忻州网络春晚的大舞台。近日,忻州团市委书记刘江向《山西青年报》记者介绍说:“截至2019年底,忻州全市共有154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对282名儿童进行送教上门,特教学校在读人数达到420名。”
   近年来,忻州市残联在忻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按照忻州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创新思路,积极行动,多措并举,针对残疾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关心和关爱。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给予残疾儿童精神与物质上的帮助、关心,推进残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残疾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提高认识夯实思想基础
  
   残疾儿童是一个很特殊的困难群体,由于生理的缺陷,让他们很难融入社会,像一个正常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他们需要全社会的特殊关心和关爱。忻州市残联党组、理事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度重视,将促进残疾儿童健康成长当做残联工作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动员、精心安排、科学组织、多措并举,为促进残疾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同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加强未成年人工作的领导,由专人负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人专责;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工作开展卓有成效。
  
  康复救助点亮生活希望
  
   全面贯彻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积极实施省政府民生实事,对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为方便儿童就近康复,该市新培育3个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新建的市康复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对疑似残疾儿童开展免费筛查诊断,对确诊儿童康复训练实行康复救助。
   据统计,三年共诊断757例,康复救助1637人,为1038名视力、听力、肢体(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免费配戴助听器、系统康复训练、家长培训和家庭康复指导等项目,有效地提高了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残疾家庭的经济、生活负担,点亮了生活希望,残疾人家庭生活幸福指数也有一定程度提升。
  
  教育救助促进健康成长
  
   忻州市残联联合教育部门对适龄残疾儿童进行排查摸底,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特教学校等多种形式,确保学龄儿童受到应有教育。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154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对282名儿童进行送教上门,特教学校在读人数达到420名。对残疾高、中考学生开设专门考场,对考入大学(含专科)的残疾学生或残疾家庭学生给予3000—5000元的救助,对残疾学前儿童给予3000元救助。
   据统计,三年共救助残疾大学生和残疾家庭大学生135名,救助学前残疾儿童376名,帮助他们实现学习梦。五寨县残疾学生李军,已是山西大学研二学生,在国内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被评为忻州市和山西省自强模范。
  
  积极行动打造良好氛围
  
   围绕关爱残疾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出关心关爱残疾人、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忻州市残联通过开展 “助残日”“预防日”等系列活动,提高全社会助残扶残、残疾预防意识。组织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为残疾未成年人提供交流、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推选残疾人自强模范等,向社会传递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新时代残疾人风采。在忻州电视台开办手语节目,忻州人民广播电台开设《爱的音符》残疾人专题节目,向广大市民,特别是残疾朋友宣传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介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事迹,鼓舞更多的残疾人勇敢追梦,实现人生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