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6月02日
临汾市隰县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冯丽清

农家女孩小小年纪成家里顶梁柱

  2020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冯丽清,出生于2005年,临汾市隰县午城镇杜家村人,现为隰县第一中学高一(236)班学生。一家四口人除她外都是残疾人,从3岁半开始她就帮着家人做家务,4岁开始学着生火做饭,她是家里的“小当家”。2020年5月,她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钟如杰 特约记者 李典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住临汾市隰县午城镇杜家村的冯丽清早早地就用稚嫩的肩膀、刚强的毅力照顾着家里的3位残疾亲人。她的父亲因强直性脊柱炎导致残疾,行动不便;母亲在生下她45天后患上了小脑扁桃体下疝,至今瘫痪在床;小叔则是先天性智力障碍并患有严重的癫痫病。在这样特殊的家庭中,她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不仅洗衣做饭是一把好手,照顾家人更是熟练自如。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听她讲述孝心背后的故事。
  
  从小挑起重担
  
   午城镇杜家村位于隰县山区,在村子附近的山坡上,冯丽清的父亲冯双全种植着3亩果树。前些日子,果园活儿少,冯双全就在10公里外的一个工地找到一份搬砖的工作。由于早年患过强直性脊柱炎,导致脊柱变形,冯双全行动不方便,外出打工一般都是早出晚归。
   2005年,就在冯丽清出生45天后,母亲谢雪萍病发小脑扁桃体下疝,脑疝压迫神经导致下肢瘫痪,从此卧床不起。
   冯丽清的小叔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并伴有重症癫痫。自从冯丽清的爷爷去世后,小叔便随她一家生活。
   父亲在外打工,照顾母亲和小叔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冯丽清肩上。
   别看冯丽清年纪尚小,脸上却有着同龄人不应有的成熟,让人心疼。她告诉记者,母亲刚瘫痪时,父亲承担了全部家务。当时她只有3岁半,已经能帮着父亲做些简单的家务,扫地擦家、洗涮碗筷、帮母亲擦洗。有时父亲中午不回家,她会用电热锅热馒头和青菜,给母亲和小叔准备午饭。
   “母亲身体虚弱,吃不得凉东西。地处山区的杜家村,电力供应不很稳定,时常断电。”冯丽清说。一天,村里停电了,从清晨直到中午也没能恢复正常。母亲想喝口热水,她就端着小碗到邻居家找热水。当她端着一碗热水走回家时,小手被烫得红红的,母亲看了直抹眼泪。
   冯丽清家的窑洞只有十几平方米大,没有专门的厨房。她就把案板搁在炕沿边,把面团放在案板上。那时的她身高只有1.2米,站在1米高的炕沿边,她只露出个头来。因为够不着,她就在炕沿边放个小凳子,自己站在上面擀面。“擀面杖有1米长、5厘米粗,我就那样抓在手里,使劲将面团压实、碾平,一板一眼地擀起面来。一会儿工夫,面擀好了。”说到这里,冯丽清一脸自豪。
   原来,为了让家人吃上热饭、喝上热水,5岁的冯丽清在母亲的指点下,学会了生火和做饭,她的手艺还不错。
  
  学习成绩优异
  
   虽然家庭情况特殊,父母仍十分重视冯丽清的学习,希望她将来出人头地。3岁时,母亲就开始教她识字,经常倚在被褥上,将童话书平放在铺盖上,给她讲故事。杜家村是个自然村,属上司徒行政村管辖。4岁时,她就到上司徒村入托,而母亲已教会她200多个汉字。
   由于杜家村与上司徒村相距5里,冯丽清只能寄居在亲友家中。离开家的那些日子,她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母亲。“地里活多时,父亲会忙到午后才能回家做饭吃。我心里惦念父母,便趁中午休息时,瞒着老师偷偷溜回家探望。为此,没少挨父母的责备。”说着,冯丽清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父母的责备,让冯丽清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上小学后,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数学、语文等主课平均成绩都在95分以上。20多人的班级,她的成绩多次排第一。每次期末考试,她都是第一个交卷子。
   每到寒暑假,拿着成绩单回家,是冯丽清最快乐的时候。“我每次考了好成绩拿给妈妈看,她都特别高兴。”冯丽清说。
   女儿听话、懂事,让父亲十分欣慰。自妻子瘫痪后,冯丽清的父亲心情愁闷,一度染上酗酒的习惯。为了给女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下定决心戒了酒。
   “丽清,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采访中,记者问到。
   “我长大后想当一名医生。到时候,我会给妈妈治腿。让她站起来,能陪我到处走走。”冯丽清的回答很简单,却坦露出她内心最大的期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