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6月11日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毕志彬

16年 用“工匠精神”铸牢医者初心

  毕志彬,男,39岁,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中南大学外科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擅长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手术及综合治疗,肠梗阻的诊断及综合治疗,肛肠疾病的外科治疗,疝的手术治疗,在微创手术领域有较高专业水平。
  
  本报记者 刘琴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平日里谦虚少言,不计较、不埋怨、不喧哗,唯独谈及自己擅长的胃肠道肿瘤、手术等专业内容时,他就会滔滔不绝,这个人就是来自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毕志彬。
   16年的医学生涯,他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工匠精神。
  
  行动践行誓言
  
   2001年,面对鲜红的党旗,毕志彬举起握紧的拳头,许下庄严誓言。从那一刻起,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便伴随着他的每一天。如果说共产主义是他的信仰,那么医生这个职业便是让信仰开出鲜花的养料。毕志彬向 《山西青年报》记者说:“身穿这身白色大褂,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自己,要把毕生精力奉献给这份热爱的医疗事业。”
   今年39岁的毕志彬,已经从医16个年头。16年来,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以平凡践行着一名医者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
   “消化道重复癌,就是同一个人在两个部位同时出现了癌症,按着以前的办法肯定会有很大的刀口,这样的话病人的恢复肯定会慢一点儿,同时他们身体、心理的创伤也都比较重一点儿。而微创技术,对病人带来的创伤却会轻很多,但是手术的清扫范围和他的根治性不打任何折扣。”说起前段时间由他主刀的重复癌手术,谦虚少言的毕志彬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随着接触患者及病种的增多,自己必须坚持刻苦学习、不断钻研先进的前沿技术,才能学到更加扎实的业务本领,更好地造福百姓。
   今年4月,74岁的李阿姨找到了毕志彬,了解病情后,他着实替李阿姨捏了一把汗。“胃癌同时合并结直肠癌临床不仅少见,而且手术治疗相对复杂。如果开刀,那可真的是可以用‘开天辟地’来形容。”毕志彬说,带着李阿姨的信任,他和他的团队一次次开研讨会进行评估,最终确定了详细的方案。毕志彬介绍,对于胃癌合并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癌,传统开腹手术必然为病人带来较大的腹部伤口,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经综合考虑,他们决定为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可能比常规手术要难,但对于患者利大于弊。手术很成功,目前李阿姨已恢复出院,在随访中得知,李阿姨的精神状态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舍小家为大家
  
   采访中,毕志彬的电话铃声一次次响起,办公室的门一次次被敲开,面对每一名患者,他都能耐心细致、和声细语地回答。“不管得了什么病,对于病人和他家人的心里一定会有很大的压力,这个时候肯定很着急。此时的我们不仅要为他们看病,更要用心来宽慰他们。”毕志彬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毕志彬所在的肠胃外科有医生9名、护士20多名,集体虽小,但很温暖。“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双休是什么时候了。就连门房大爷都习惯性地每天为我留个小门,经常深更半夜进出小区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毕志彬从业以来,几乎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吃住在病房,夜以继日。无论硬件设备还是医疗技术,甚至患者出院后的回访服务,他都事无巨细。他对医疗事业的热情,也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医务人员,大家以“轻伤不下火线”的执着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义不容辞地战斗着。
   “毕主任总是面带微笑、态度和蔼,面对患者从来不曾有过一丝情绪。患者出院时,还主动留下个人电话号码,希望他们在有疑问、有需要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和解答。”当问及同事们对毕志彬的看法时,科室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
   “家庭和事业不可能兼顾。对于家庭,爱人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对于就读小学的孩子,内心也有些愧疚。但是没有办法,我的工作就是守护患者的生命,这是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患者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毕志彬用平凡的一点一滴诠释着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从医境界。

QQ/8.0.8.458 V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