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8月27日

七亘大捷:“重叠待伏”经典战

  平定县城东50公里,七亘村东临石门关,与同关、娘子关互为唇齿;西接柏七路,扼太行山中部咽喉。
   山陡崖崇,谷深川长,如果不是80多年前在这儿的著名战斗,这个深藏太行深山的小村,会一直默默无闻。
   历史的长镜头拉回到1937年10月,忻口会战爆发。日寇为了完成夺取山西的战略目标,在正面进军受阻的情况下,决定从石家庄和高邑转向正太铁路南侧迂回夺取太原。10月,娘子关告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率部支援娘子关国民党友军。
   太行八陉,娘子关与七亘宛若锁钥。“七亘村四面环山,重峦叠嶂,崎岖石路绕山盘旋,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七亘村党支部书记董新河说,当年刘伯承师长亲自率部观察地形。“敌先头部队已过,后续及辎重部队必然要从这里经过,在此设伏,出其不意。”
   10月26日拂晓,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王近山率三营设伏在七亘村东西两侧高岭。
   上午9时许,测鱼镇日军第二十师辎重部队在200余名步兵的掩护下向西开进,待辎重骡马进入伏击圈内,三营随即发起攻击,以拦头、截腰、堵尾的战术将日军分割成三段。激战两小时,除少数日军逃回测鱼外,共毙敌300余人,缴获军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我军仅伤亡10余人,取得了第一次七亘大捷。
   第一次七亘大捷后,刘伯承师长抓住日军迷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得遵常”的弱点,再令第七七二团三营埋伏在七亘村,来个“守株待兔”,再给敌人一次打击。这次战斗共毙敌100余人,缴获满载军用物资的骡马100多匹,我军伤亡20余人。八路军一二九师在七亘村3日内连续两次伏击进犯太原方向之日军,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歼毙敌人400余名,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取得自平型关大捷以来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创造了我军现代军事史上“重叠待伏”的著名战例。
   七亘村村委会主任董桃红从小就听着爷爷奶奶的故事长大。两次伏击战中,缴获的战利品由400多名军民和数百头骡马拣重要的搬运了一天两夜。而平定县城里的日军在得知部队再次遭遇伏击后,便气势汹汹从平定到七亘村报复。“来了把粮食抢走了,把家里的房子也烧掉了。其中一家12口人,死了4口。”
   日军在七亘村的暴行,没能吓倒七亘人,反而激发出殊死抗日的决心。“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后,七亘村常住人口近千人,先后有62名青年参加八路军。”
   多年前的血战,揭开了太行山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打开了平东抗战局面。如今,七亘大捷纪念馆就建在这巍巍青山上,站在山顶往下看,似乎还能看到当年血战的场景。山道两侧的汉白玉石柱就像一座座丰碑,记录着当年的壮烈史诗。一阵风吹过,似乎有树叶沙沙的声响,耳边又响起震天的呐喊声。
   硝烟散去。而今,红色旅游是七亘这个故事村的新故事,也是七亘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头戏。
   灰墙黛瓦,韵味悠长。许多人慕名来到七亘。78岁的老党员董瑞生主动当起讲解员:“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抗战时,俺村人打死不成立维持会。”面对游客,没有大话,全是“土话”,“要让红色精神代代接力”。
   为了尽快把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七亘村开始开发旅游产业,新建5000多平方米的旅游停车场,修复七亘伏击战遗址1.7公里的千年古道,发展近200亩农业观光采摘园,设立多处餐饮住宿接待点。红色记忆会让人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红色故事也必将代代相传。
  ◆短评:
   在七亘村,最为醒目的是“七亘大捷纪念碑”,这也是历史风云中镌刻在时代、镌刻在人们心里的里程碑。80多年前,先辈们在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所展现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在七亘人心中树起了不朽的历史丰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的七亘儿女上下一心,勠力攻坚,战胜贫困,走向富裕,走向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的新生活。(相关史实由省委党史研究院审定) 据《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