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1月23日

驻扎边疆逐梦青春新征程

  本报记者 张丽
  
  “在最美的年纪遇见最好的自己,在最美的年纪做最热爱的事。”这是赵敏最喜欢的一句话。
   2020年6月,赵敏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同年8月1日签订“西部计划”协议,9月16日跟随第七届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团从山西出发赴离家3000多公里的新疆。此时,她以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新征程。
  
  笃定信仰 乘风破浪
  
   “我选择前往西部,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深思熟虑的决定。”谈起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赵敏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的一时冲动。
   原来,大学时的赵敏就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刚进入大学时,当得知‘行走的力量’专项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行走在太谷各个村落慰问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的服务队,我就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他们。作为太谷本地人,我可以更多地了解当地村落的的情况。”赵敏对记者说。
   一次,她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讲会,也就是在那一刻,她的心被彻底“点燃”了。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后,出乎意料地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但身边的朋友对“西部计划”有着不同的看法,而她更相信“实践出真知”,突如其来的“胜负欲”让她更想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去西部的决心,“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实现梦想,去建功立业。
  
  坚守初心 砥砺前行
  
    来到新疆,赵敏便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妇女联合会工作,主要负责妇女的两癌筛查及美丽庭院选举、挂牌、微信公众号营销等工作。
   最初,赵敏的工作比较杂,除了跟进项目就是办公室日常工作,如接发文件、负责微信公众号运行等。如果遇到家庭纠纷,她还要负责联系法官帮助调解。有时,赵敏也会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关于女性知识和巾帼力量的文章,像科普知识、师市动态、家风家教、普法课堂等。
   “工作期间,学习的机会只有一次,剩下的只能靠自己摸索。”对于离开校园、离开家的赵敏来说,有些事情做起来的确很难,她常常因为不够熟悉业务,加班才能把工作做完。
   当记者问及这么艰苦是否想过离开,她没有丝毫犹豫,回答道:“从来没有想过离开,而且一直都有扎根新疆的想法。因为感觉到自己被需要,即使每天加班也感觉很充实。”
   条件虽然很艰苦,但赵敏却在西部得到了成长,也深深体会到新疆本土居民的热情。热情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总会和她在电话里闲聊几句,街边卖水果的大娘们总提醒她天气冷多穿点衣服,办公室里的前辈总是向她疯狂“投喂”。赵敏说,在新疆的每一个瞬间都会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
   尤其是当她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应对事情处事不惊后,这些困难早就抛在脑后。“每个人都应该像石缝里的小草,像黄山上的迎客松,尽管经历风吹雨打,但是也要面像阳光,笑看未来。”说到这里,赵敏露出了笑容。
   在新疆的工作中,赵敏渐渐体会到了责任心。无论自己身处什么情况下,只要接受了这份工作,再难再苦,她一定会完成。
  
  一个故事 坚定信念
  
   在西部,这位山西姑娘学到了很多,其中李梦桃老人是让她坚定留在西部实现理想的领路人。
   1964年6月,年轻时的李梦桃从上海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中蒙边境的北塔山牧场,这是新疆最贫穷自然条件最艰苦的一个牧场。他背着药箱、带着行李报到,上头发给他一匹马、一件光板羊皮大衣、一双毡子和一支步枪,他便正式上班了。为了更好的和当地牧民沟通,他自学哈萨克语。
   李梦桃坚持为牧民行医40多年,常年往返于北塔山几百个放牧点之间,为牧场的职工群众、牧民和边防战士送医送药。虽然他是儿科专业,但什么样的患者他都可能遇到。为此,他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内科、外科、妇产科等,自学成为一名全科医生。
   采访中,赵敏说,李梦桃老人告诉她,过冰滩时,他从马背上掉下来摔伤了尾骨;爬山梁,他从几十米高的山坡上滚下来跌断脊椎。他不止一次在黑夜里出诊,连人带马落入山泉;他不止一次在暴风雪中迷失了方向,是哈萨克牧民把他救回毡房。
   赵敏对他敬佩万分,敬佩他的不仅仅是能够克服这种艰苦条件,更重要的是老人四十年如一日的精神。“他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做最好的人民公仆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支撑这群人坚持走下去的是什么?答案便是信仰。”赵敏说。
   采访最后,赵敏坦言,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她愿意付出无限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更多,并且会一直坚持做下去。“让我们一起乘风破浪,让我们为祖国美好明天奋斗。”这一次,她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