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2月05日

七大“山青热词”带你回顾不平凡的2020

  编者按
  
   游山西·读历史、青春兴晋、打工人、逆行者、后浪、光盘行动、乘风破浪……这些2020年热词在《山西青年报》上出现的频率很高。
   2020年,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山西喊出“游山西·读历史”的口号,引导青年一代“青春兴晋”,努力“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来”;2020年,年轻一代的“打工人”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成为受人尊敬的“逆行者”;2020年,“乘风破浪”的山西青年,用“光盘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餐饮浪费可耻,节约粮食光荣”的重要指示贯彻到底;2020年,“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后浪”们,积极投身山西“转型出雏型”的浪潮中,奋力奔跑在新时代的快车道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今天,就让山青小编用这7个热词,带你回顾不平凡的2020!
  
  
  2020热词之游山西·读历史
  
   本报记者 李芸红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一提到山西旅游,首先想到的是表里山河、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这两句广为流传的话,反映了山西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高峰地位。山西人是躺在厚重的文化历史簿上沉睡?还是用好自己的资源,谋划文旅融合发展大计,从“旅游大省”走向“旅游强省”?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产业大发展,培育全省支柱性产业,山西人是认真的!追求卓越的决心也是坚定的。
   2020年,山西文旅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2020年,“游山西·读历史”成为文化山西的“流量担当”。
   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做优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品牌;2020年8月11日,“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启动仪式在大同云冈石窟景区隆重举行,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提出了 “九游九读”重要指示。
   “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启动以来,山西省文旅厅出台了“游山西·读历史”的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把“游山西就是读历史”作为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以厚重的文化内涵为旅游赋能。山西省建立“游山西·读历史”专家组,围绕“九游九读”进行全面解读,讲活山西文化,讲好山西故事。同时,举办了“主流媒体山西行”“知名作家看山西”等活动,在全国掀起一股“游山西·读历史”热潮。
   《山西青年报》策划出版了“游山西·读历史”系列专版《百位历史名人带你游山西》,旨在让文化走向“远方”,让旅游更有“诗意”。
   全省上下以 “游山西·读历史”为路径,梳理完善提升自己的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游读体验。五台山景区大规模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促进核心景区非核心功能外迁,构建大五台山的发展格局;云冈石窟积极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开展3D打印等比例洞窟“行走世界”活动;平遥古城深挖晋商文化、镖局文化和非遗文化,策划推出了 “游山西·读历史畅游平遥”系列活动。
   “游山西·读历史”成为2020年热词。
   不仅如此,依托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宜居的自然禀赋,山西正在持续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以康养拉动全域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为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山西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布局全长4131公里的 “黄河1号”旅游公路,建设黄河1号“0km”标志文化驿站,以“黄河1号”旅游公路为轴,将沿黄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连接,着力构筑“城景通、景景通”一张网格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让具有时代特色的 “山西文化记忆”为山西旅游赋入新动能。
  
  2020热词之打工人
  
   本报记者 卢亚
  
   2020年末,“打工人”一词甫一出现便呈现出了席卷之势,在网络上愈演愈烈。不论白领、蓝领,还是快递小哥、农民工,都被“打工人”戳中了心中那个点,引发深深的共鸣,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便以“打工人”自居。“早安,打工人”“你好,打工人”“加油,打工人”“打工人,不辛苦”……每句和打工人有关的文案,说的似乎都是自己。
   “打工人”到底是什么梗?为什么突然就火了?
   前有 “打工仔”“打工妹”“社畜”“搬砖”等称谓,现有 “打工人”。相较其他,“打工人”三个字,让人更有认同感和共鸣。它是指代奋斗、努力的新词汇,是不分性别、地域、年龄、职业、地位的一种笼统的群体代名词,它显得更有力、更自豪、更具责任感。
   曾有人这样定义和形容 “打工人”:起早贪黑、努力工作;不幻想、有追求;敢自嘲、不卑微;有着坦然面对现实的豁达,也有拒绝向生活妥协的倔强。“搬砖”“社畜”丧得彻底,而“打工人”在一点儿丧之中,还有一点儿燃,给人一种认清了生活,却依然挚爱生活,看透了打工,但仍奋力工作的励志感。
   有的人以此为唏嘘之点,感慨生活不易;有的人以此为梗,调侃自己一穷二白;更有的人借梗为标杆,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理智对待职场生涯。其实,从铺天盖地的有关类似的方案或是报道中,积极正面理解的显然是主流。平凡人透着不平凡,不正是当今打工人的写照吗。
   还记得那个身穿工衣吟诵 《再别康桥》的李小刚吗?他来自陕西神木,是一名开装载机的工人。工友说他“不像个文化人,只是个受苦人”。就是这个别人眼中的受苦人,并没有被打工经历磨灭了梦想。他在工作之余,将爱好做到了极致。而他也因此走上了央视的舞台。支持他坚持下来的是梦想。
   还记得北京眼科医生陶勇吗?从业十余年来,经他诊治的患者达到10万人次,做过15000多台手术,他还是 “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但因为一宗恶性伤医事件,这一切被按下了“暂停键”。当案件尘埃落定,陶勇又回到了医生岗位。尽管离开了他挚爱的手术台,但他依然在为患者做着力所能及的服务。支持他坚持下来的是医者仁心。
   还有众多值得我们铭记的 “打工人”——逆行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战斗在治安战线的公安民警、穿梭在火海中的消防战士,还有无所不能的外卖小哥、永远是凌晨最先出现的“城市美容师”、让城市高大上的建筑工人……
   广义上而言,他们都可称为“打工人”。但他们的行为让“打工人”这个称谓有了光!《山西青年报》的《职场周刊》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更可以看到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不论身处何地,不论学历高低,不论是何工种,更不论现在是顺境还是逆境,“打工人”都在不断寻找,找着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找着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不断前进,乘风破浪,在迷茫中寻找方向,不论成败,无关对错,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趁青春,去努力!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2020热词之后浪
  
   本报记者 田璐
  
   “后浪”,源于“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短视频《后浪》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舆论焦点。视频中,演员何冰激情演讲,以“后浪”称呼新一代青年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认可与赞美,引起各界热议,“后浪”红极一时。
   当前流行的 “后浪”,大致是指90后、00后。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曾让人觉得“不着调”“太叛逆”,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们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他们或是身披白色“战袍”,逆行而上驰援湖北;他们或是负重前行,坚守高速路口、社区等地开展消杀;他们或是那抹最靓的“志愿红”,“为奉献者奉献”。
   截至2020年3月,投身疫情防控的山西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4.5万人次,累计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767场,志愿服务信用时长258371.45小时。这当中,绝大多数是90后、00后,这些“后浪”为“抗疫”贡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送走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正以全新的姿态站在2021年的新起点时,“抗疫”号角再次吹响,我省青年志愿者再次奔赴一线,默默奉献,辛勤奋战。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团中央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其中我省13人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6人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他们扎根一线、甘于奉献;他们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他们冲锋在前、迎难而上;他们展现了新时代山西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就是山西优秀的“后浪”。
   “后浪”承担起了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已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希望一代”。
   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代表着未来新生力量的00后也将离开大学校园,踏入职场。
   去年6月,伴随着暑期的到来,2020年“青春兴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火热开启,这也是共青团山西省委连续第三年组织实施此类活动。包括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在内的4800多个各类优质岗位,帮助和引导广大山西籍优秀学子进一步了解家乡、认同家乡、服务家乡,实现“晋才晋用”,为全省高质量转型综改凝聚青春力量。
   一个月,从“象牙塔”走进社会的“大熔炉”,从父母和老师的“掌上明珠”变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人”,这些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仅是书本以外的知识,更是将来走向社会的宝贵财富。一个月,这些青年学子为黄河生态治理、助力脱贫攻坚、创新创业、社区治理、公益活动、“三零”创建等建言献策,也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家乡的新面貌、新变化、新发展。
   这一代的青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他们奔涌向前,用自己所学反哺故土,为家乡增光添彩。
   时代的大潮奔涌,青年就是立于潮头的“后浪”。很多青年抓住时代浪潮,活出自己的同时,也向海外传递出中国声音。
   或许那条短片不能让一些人热泪盈眶,或许那条短片不足以触动一些人的内心,或许那条短片称不上是一次对话,但总会让我们重新思考青春的价值、成长的意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没有哪代青年不经过淬炼。看完短片,我们也许纠结过,自己到底算是“前浪”还是“后浪”。其实,不用纠结,只要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做好自己的事,都可以奔涌向前,乘风破浪。
  
  2020热词之光盘行动
  
   本报记者 任小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逐渐下降,一些人在餐饮消费中片面追求“上档次”,用餐往往“只点贵的,不选对的”;在婚丧嫁娶等聚餐活动中“点得多、吃得少”;一些单位、学校的食堂,食物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显然,这不是中华民族流传数千年的饮食文化的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深入开展了“光盘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开展“光盘行动”,不仅要把餐桌上的食物利用好,更要把讲究适度、健康、责任的消费理念深植于人们心中,唤起全社会的爱粮节粮意识,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您好,咱们这一桌总共7个人,已经点了六个菜,应该够吃了,如果不够随后可以再加。”2020年8月17日晚,走进山西省长治市某酒店,店员主动引导顾客按需点餐,既经济实惠,又避免了浪费。一直以来,我省各地持续推进“光盘行动”,通过在餐饮场所设置提示牌,推行小份菜,实行分餐制等方式,大力倡导文明用餐,营造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餐饮风尚,号召更多人做文明行动的实践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
   为了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山西青年报》围绕“光盘行动”进行了一系列报道,倡导人们珍惜粮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从我做起,身体力行,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在践行“光盘行动”的实践中,团团和青年成为了主力军,其中有山西各级团委、各高校、各企业团组织……
   山西交通技师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了争做“光盘侠”活动,通过演讲、小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们讲述了“光盘行动”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文明理念,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扬。学院团委还成立了“节俭卫士”志愿队,倡导学生厉行勤俭节约,在全院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
   中北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举办了光盘打卡活动,通过活动,大家认识到了浪费的严重性,明白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开展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让学生制作光盘、手抄报以及在倡议书上签名等方式,引导大家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一粒一粟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每个人都身体力行践行 “光盘行动”,让“舌尖上的节俭”成为新时尚;让我们每个人都培养节约意识,加强勤俭节约思想教育,从自身抓起,从小事做起,做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接班人。
  
  2020热词之逆行者
  
   本报记者 王文丽
  
   对比近期的一些“流行语”榜单,“逆行者”成为多份榜单的榜首,因为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为了城市和谐发展、百姓安居乐业,“逆行者”们逆向而行,不问归期、不惧凶险、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死神手里抢人,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侠之大者”。
   “逆行者”不止是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还有消防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他们以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守护着人民群众,传递着生命的力量,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贡献了重要力量,最美“逆行者”这个称号对于他们来说当之无愧。
   每一场特殊战斗,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出一批无畏的勇士。一声声“我愿意”中,山西省13批1516名优秀医护人员陆续驰援武汉,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更有无数医护人员,在山西大地上为抗击疫情努力拼搏,贡献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山西青年报》开设了《众志成城 阻击疫情》《山西“战疫”青年群英谱》专版,对各行各业“抗疫”期间最美 “逆行者”进行了集中报道;《医德版》则专门对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进行系列报道,且时刻关注全国防疫战果及医疗系统的感人事件。其中有 “握着患者的手告诉他不要害怕”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高晓玲;“诚心换真心党支部书记当先锋”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董红霖;“‘青’尽全力 战‘疫’到底”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青年突击队;“战‘疫’一线的青春身影”的阳泉市直机关团工委;“疾控青年 扶贫与抗‘疫’一个都不落”的忻州市疾控中心青年突击队。
   像这样的“逆行者”,山西以及全国还有很多。一波波医务工作者、青年志愿者等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依然前仆后继前往“抗疫”前线。他们拧成一股绳,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他们应该让人们记住,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感谢你们!我们最美的逆行者们,你们是真正英雄!我们被你们感动、向你们致敬、也为你们骄傲!
  
  2020热词之青春兴晋
  
   本报记者 王新嫄
  
   “青春兴晋·奋斗有我”“青春兴晋·暑期实践”“青春兴晋·学子归巢”……2020年,“青春兴晋”的口号,响彻三晋大地,在共青团山西省委的号召和引领下,山西各界青年以积极的行动投身“青春兴晋”的行列,紧跟时代步伐,发扬敢闯敢拼精神,冲锋在前“战疫”防疫,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勇于创新创业,助力脱贫攻坚,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奉献智慧与力量。
   2020年,“青春兴晋”在《山西青年报》上的出现频率非常之高,每一个山西青年的奋斗历程,都是诠释“青春兴晋”的具体体现——
   1516名逆行出征的医护工作者,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不顾自我安危、放弃阖家团圆,冲向“抗疫”一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全省基层团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各界青年,以青春热血的姿态,筑起一道道防线。
   第七届“创青春”山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150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创下“获奖范围历届以来最广、获奖数量历届以来最多、奖金历届以来最高”的纪录,以青年的创新潜能激发全省的创新活力。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更是时代赋予山西青年的新使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大波学历高、干劲足的年轻人,潜心科研、创新实践,围绕合成生物、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2+9”新兴产业集群,研发出许多领先国内乃至国际的高科技产品。
   为了完成“助力脱贫攻坚”的新使命,全省各级团组织选派专职团干部定点扶贫,帮助1726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业,资助2526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组织3264名医疗志愿者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乡镇农村卫生院(室),组建6687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贫困县开展支教支农服务,选派74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赴贫困县参与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动员1150名青联委员志愿者、青年企业家志愿者对口扶助深度贫困县贫困户。
   青春的底色,是奋斗;奋斗的动力,是希望。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职责使命,心怀“青春兴晋”目标的山西青年以奋斗为底色,面向希望,奋力奔跑在新时代的快车道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2020热词之乘风破浪
  
   本报记者 王立英
  
   乘风破浪,意思为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办事一帆风顺,发展迅猛,也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乘风破浪”成为网络热词缘于2020年6月女团成长综艺节目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播出。该节目通过呈现当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梦历程、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让观众在过程中反观自己的选择与梦想,找到实现梦想最好的途径和发现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选择。这些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明明已经在娱乐圈拥有一席之地,却仍旧愿意尝试跳出舒适区,找寻另一个未曾遇见的自我。她们所传达出的勇气、奋斗、毅力、果敢、魅力,体现在青年一代身上就是担当。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谱写了太多眼泪和辛酸,也见证了许多人的成长。
   这一年,大学生乘风破浪,义无反顾扛起青年的责任,积极投身疫情防控,运用所学感知社会脉搏,努力用心体会时代声音,以别样方式“织就”精彩的青春故事,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风采;这一年,高三学子经历了几个月的网上学习,乘风破浪奔赴高考“战场”,书写奋进的青春华章;这一年,8500余名山西籍学子在各自家乡通过参加“青春兴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投身转型综改、助力脱贫攻坚进程中一路成长、一路收获、一路蜕变;这一年,无数大学应届毕业生怀揣着理想担当,乘风破浪,“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做西部计划志愿者,以极高的热情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年,我省6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凭借乘风破浪的勇气,克服了种种人生磨难,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给大学生以教育和启迪;这一年,山西籍青年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乡的祝福和 “青春兴晋”的热情……
   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的风向标。唯有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彼岸。
   这是一个需要共经风雨、披荆斩棘的年代,愿我们乘风破浪,练就过硬本领,成就出彩事业!

-CN;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