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5月07日

增加德体美劳作业 促进身心健康

  本报记者 田凤凤
  
   5月6日,记者从太原市教育局了解到,市教育局对作业设计有了全新要求:控制书面作业,增加德体美劳作业,倡导“身心健康优于学业成绩”育人理念。
   太原市教育局要求,各学科课程教学要履行“五育”并举职责,按照“作业领域多元,作业方式多样”的要求,突出作业主题性、过程性、实践性、体验性,探索德育类、体育类、美育类和劳动类作业。
  
  德育作业 锤炼品德修为
  
   德育作业围绕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养”培养目标,及时了解和关注社会时政要闻,采用活动、观察、调查和体验等方式,体现 “用以致学”的理念。
   结合传统节日,每学期至少一次文化传承性作业;结合重大节日,每学期至少一次纪念性作业;每学期至少一次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实践基地等场所;每学期至少一次走进福利院、敬老院等院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
  
  体育作业 增进身心健康
  
   体育作业遵循“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增进身心健康”要求,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学校要对体育作业加强指导,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小学阶段基本掌握有一定难度的身体活动动作,基本掌握1—2项体操类和2—3项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7组合,基本掌握一种游泳或冰雪类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基本掌握1—2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基本掌握1—2种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
   初中阶段基本掌握并运用4—6个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2—3个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基本掌握并运用2—3个体操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2—3种游泳或冰雪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2—3组武术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基本掌握并运用2—3种较复杂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的技术。美育作业遵循“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艺术特长+增进审美体验”要求,养成优雅生活习惯。
   经常亲近自然,丰富视觉、听觉、触觉和审美体验,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每学期至少一次走进民间艺术展厅 (馆)、实践工作坊或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艺术场所,欣赏一类艺术作品,并完成一件手工制作或艺术创作作品。掌握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积极参加校外合唱、艺术比赛等文化艺术活动。
  
  劳动作业 提升生活技能
  
   劳动作业遵循“家庭劳动日常化+学校劳动规范化+社会劳动多样化”要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每学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参加一次劳动周(校园劳动或校内外劳动等)。每学年至少一次走进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场所,至少参加一次社区、乡镇(村)等公益劳动。小学低年级每天劳动时间20分钟,围绕启蒙劳动意识、学习日常生活自理等内容;小学中高年级每天劳动时间30分钟,围绕分担家务、校内外公益劳动等内容;初中年级平均每天劳动时间40分钟,围绕劳动知识、社区服务、生产劳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