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1月12日

化身“人形栅栏”筑起防疫安全屏障

  本报记者 张丽
  
   “作为一名思政人,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使命,应自觉弘扬主旋律,在新时代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杨谷文是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研究生,从2015年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至今,多次参加志愿活动。她还用自己的奖学金购买新衣服,捐赠给留守儿童。在中北大学建校80周年校庆活动中,作为校庆会务志愿者,她每天从凌晨忙至深夜。热心公益的她,荣获2019年度中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20年度中北大学“十佳志愿者”称号、介休团市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志愿者服务证书及介休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誉证书和“抗疫勋章”。
  
  点亮爱心火炬
  
   杨谷文的父亲是家乡有名的公益人,经常组织参与家乡的公益志愿活动。在父亲的感染下,她常常在假期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的志愿活动。
   “起初,我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想法,去参与志愿活动。实际真正融入志愿者大家庭,是在大学时的一个暑假,我参与了社区举办的志愿活动,为老人免费发放防走失手环、理发、修鞋,给贫困家庭捐赠衣物等,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让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志愿服务精神。”杨谷文说。
   为了给困难留守儿童送去温暖,杨谷文还用自己的奖学金为孩子们添置了新衣服。在此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带来的乐趣,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志愿服务中。
   为了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献礼,杨谷文利用暑假时间,参与了由介休团市委编导的舞台剧《1919》,并在该剧担当主演。同时,作为志愿者,她很快融入到介休团市委的日常工作中,负责协调管理实习生日常工作、整合装订历年重要政策文件、参与微信公众号编辑工作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共筑防疫屏障
  
   志愿永远在路上,而参与疫情防控志愿工作的经历,最令杨谷文难忘。
   从2020年2月28日至4月3日,一个多月里,每日早上7点至9点半,她都在介休市北坛街道安康路社区高炮旅小区值守。
   令杨谷文最难忘的是值守第一天。由于人员紧张,她顶着凛冽的寒风,站在空旷的大门外,从早上7点一直值守到中午1点,直到换岗志愿者到来,她才离开。由于天气寒冷,值守环境简陋,导致她被冻伤。但她仍坚守岗位,坚持边治疗边值守,争取成为防疫志愿队伍里的“多面手”。
   从羞涩到“较真”,从大学生志愿者到小区“保卫者”。虽然值守步入正轨,但当中不免也有小插曲,考验着杨谷文。发牢骚、不配合登记,面对这样的情况,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出入小区的居民进行登记。“一开始心里很不舒服,但我看到医护人员在一线与死神拼搏,心中也就释怀了。”坚守阵地,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情。
   恰是杨谷文和其他志愿者共同组成的这道“人形栅栏”,筑牢了小区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因表现突出,杨谷文受到介休团市委、介休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表彰,并代表中北大学参加了山西省五所高校“抗疫”论坛,被评为2019年度中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担当青年使命
  
   担当青年使命,不忘思政人本色。值守期间,杨谷文在和小伙伴交谈中,看到了他们身上细微的变化。在党的精准施策下,他们为有党和国家的保护而感到骄傲。特别是在那场“全民思政课”中,大家都被冯秀军教授激情昂扬的讲演所感染,在微博上、公众号里,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涌现出来,他们就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作为一名思政人,她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使命,弘扬主旋律,让这个网络时代,少一些键盘侠,多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少一些敌对,多一些团结,让爱国主义的种子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志愿脚步未停歇。杨谷文说:“作为志愿者,我们能做的不多,只愿能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心怀感恩,给予奉献,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