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18日

编者按

  古代中国是一个标榜“德治”的国家。中国传统的伦理有诸多德目——礼、仁、忠、义、孝、悌、廉、信、节、贞等,其中,“廉”这一道德修养极受褒扬。
   早在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就把“廉”奉为国家的“四维”之一。宋苏辙以为:“惟廉可以服殊俗。”明王文禄对廉更是推崇备至,他说:“夫廉也者,约众理而统同之也。譬则五色之白,五味之甘,五声之宫,其实无体,其名无穷。……蹈之为道,得之为德,正之为政,罚之为刑,责之为赏,焕之为文,奋之为武。”
   从中国伦理的发展轨迹来考察,“廉”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产物。“廉”,被视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精华,世间各种美好事物的集中表现。纵观历史,大凡新兴阶级或王朝前期的统治者,多是倡导廉政,要求属下官吏廉洁自律、奉法尽职的。政治廉明或腐败,必然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世风尚俭或极欲,直接影响着王朝的盛衰。毋庸置疑,“廉”与政权的存亡息息相关。
   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视“廉”为立国纲领,把廉政与国家兴亡、民族盛衰联系在一起,今日起,小编就带领广大读者一起穿越历史,从古人的廉政故事中,窥视中国古代“廉”之根本,学习、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