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31日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奋斗——纪念建团100周年 回顾在共青团工作的光辉岁月(三)

我在共青团的光辉岁月

■杨小池
  1950年4月至1958年初,我从中央团校(二期)毕业后在团省委宣传部工作,先后任干事,宣教科副科长、科长。这一阶段,国家大局欣欣向荣,团的工作朝气蓬勃,团省委配合党的各项中心任务,从许多方面开展了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其中,团的三项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项教育工作积累丰富经验
  
   团的三项教育工作即系统的团课教育、集中的道德教育、典型的传统教育,团的三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团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系统的团课教育
  
   1950年8月, 刚接任团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苏平同志,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全省农村建立团课教育制度。他建议团省委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团课教育制度的决定。
   从1951年起,团省委宣传部以主要精力组建团课教育网,编写团课教材,坚持团课制度,系统地对农村团员进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
   团省委宣传部负责编印团课教材,发至村辅导员。先后编印的团课教材有:《团的基本知识》《抗美援朝时事》《临时团课》《贯彻婚姻法》等。苏平主编第一本团课教材。后来的团课教材,都是以苏平为主,宣传部的人参与编写。我就是在编写团课教材中学习写作的。我和党渌还合编了《怎样做一个共青团员》,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集中的道德教育
  
   1955年,团中央抓了一个反面典型———失足青年马小彦,《中国青年报》就“马小彦是怎样堕落的”发表了长篇报道,开展了讨论,在全团引起很大震动。
   此时,团省委也对全省青年的思想状况和道德行为作了调查,其中,来自公检法部门有关失足青年的数据和典型案例,引起了团省委的重视。1955年5月20日,团省委作出《关于积极地、稳妥地对农村青年进行一次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计划》,要求“到年底止,积极地、稳妥地对农村青年进行一次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并提出四条道德标准。计划表明,这是一次集中时间、集中主题、针对性极强的集中教育活动,由此也就成为当时全省团的工作重心,而且这一教育活动同时也在城市青年中展开。为此,团省委宣传部编写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提纲》,在《山西青年报》和省委办的《宣传手册》上发表。
   这次集中进行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取得了预期效果,更为团组织进行重大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两条有益的经验。
   面对极少数青年道德败坏的现象,团省委反复强调,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在全社会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
   1956年3月14日,团省委在《关于集中地对农村青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总结报告》中写道:经过这次集中教育,“全省约60%以上的青年,即140万余人受到了系统的教育”。
  
  典型的传统教育
  
   1956年12月11日,团省委发出《关于纪念刘胡兰逝世十周年的决定》,“决定在明年刘胡兰逝世十周年时,在全省各界青年中普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短短一个月的纪念活动,包括四大项:第一项,1957年1月12日,在刘胡兰故乡———文水县云周西村举行山西省各界青年、文水县各界人民纪念刘胡兰烈士殉难十周年暨移灵安葬大会。第二项,同日,太原市和全省各地的各界青年举行纪念会。第三项,开展各项宣传活动。第四项,通过团课制度,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团省委宣传部编写的《纪念刘胡兰遇难十周年宣传提纲》。
   为开展这个活动,时任团省委书记仝云和许多人都投入进来,宣传部更是全力以赴,各司其职。时任宣传部部长武艺耀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编写宣传提纲。我从收集材料、讨论框架、执笔撰写,大约用了10天时间。根据大家的意见,提纲写了四个部分:刘胡兰的生平、学习刘胡兰忠于人民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学习刘胡兰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高贵品质,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提纲大约有5500余字,一次团课可以读完。交稿后,武艺耀又分配给我第二个任务———到北京给团中央送报告,恳请毛主席为刘胡兰重写题词,同时为刘胡兰定做两个大花圈,请画家蒋兆和为刘胡兰画像。
  
  带着三项任务到北京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等烈士英勇就义,在晋绥边区引起强烈反响。消息传到延安,任弼时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时间是1947年3月25日。遗憾的是,题词在战乱中丢失。
   1956年12月11日,团省委发出《关于纪念刘胡兰逝世十周年的决定》和《关于纪念刘胡兰逝世十周年的工作计划》,目的是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此,团省委决定派人去北京恳请毛主席为刘胡兰重写题词。当时,我是团省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宣传部部长武艺耀便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我去办。
   12月底,我带着三项任务到了北京。
   一下火车,我就直奔团中央办公厅,说明来意,呈交了团省委恳请毛主席重写题词的报告。约两三天后,团中央办公厅的同志告诉我,已把报告转交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答复说一定把报告转呈毛主席,让山西的同志先回去,如果毛主席写好,便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直接交中共山西省委。
   随后,我到大栅栏门框胡同扎花店订了两个直径一米五的大花圈,象征刘胡兰逝世时仅15岁(当时太原没有制作大花圈的扎花店)。两天后,花圈做成,但怎么运回太原让我发了愁。我到北京火车站站台,找到刚从太原开到北京的列车乘务组团支部书记,说明原委,非常恳切地请团支部负责把纪念刘胡兰的大花圈护送到太原,交到团省委。列车乘务组团支部书记严肃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当日晚,团支部书记和几名团员到扎花店抬上大花圈到北京火车站站台,乘务组全体团员列队在大花圈前宣誓:继承烈士遗志,保证完成任务。担任护送任务的,是先进乘务组京快一组。
   完成了这两项任务,我便赶到中央美术学院著名画家蒋兆和的宿舍,请他为刘胡兰画像,他爽快地应承下来。因为刘胡兰生前没有照片和画像,我就向他介绍了刘胡兰的主要事迹和晋中一带农村青年的一般体型、发型、装束……请求他按照15岁的农村革命青年的想象形象来塑造。他风趣地对我说:“我还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想象为真人画像呢!”
   大约是1957年1月10日或11日,省委办公厅通知团省委:毛主席为刘胡兰重写的题词已到了省委。在大致两尺多见方的宣纸上,写着刚劲奔放的三行字:“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毛泽东”。这是一幅没有落笔时间的题词,因为它是重写的。
  
  团省委机关业余文化生活充满青春与浪漫
  
   1993年10月,由我和另两名同志策划,经团省委印制了《老团干通讯录》,前言《怀念与追求》一文中这样写道:“1949年9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工作委员会成立,我们这些来自各个革命根据地和京津并各大中城市的‘老同志’和小伙子、姑娘们,先后来到团省委,一起工作学习、生活,从事党的青年工作。那时,真可谓‘八九点钟的太阳’,蹦蹦跳跳,谈笑风生,充满青春与浪漫。”
   这段话是有感而发。
   团省委成立时,机关设在太原市天地坛五巷九号(原为阎锡山干将王靖国公馆),没有体育运动场地。但小院关不住喜欢蹦蹦跳跳的年轻人。大家每天早晨5点起床,列队跑步到附近的杏花岭体育场打球、跳绳。
   此外,还大家还创造条件开展多项体育活动。
   原王靖国公馆的前院是四合院,中间是三四十平米的青砖空地,每到休息时间,大家抢着学打羽毛球,练出了一手“真功夫”。一次,省直机关总团委组织的羽毛球赛,我、李桂荣、孙承忠组成的团省委羽毛球队还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冠军。
   还有四处征战的男女乒乓球队、打败“联合国军”的篮球队、迎泽湖里的弄潮儿、受年轻人欢迎的舞会、不定期举办的读书会……当年团省委机关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怀念与追求》中这段话作了生动的注脚。
   现在回想起来,从我参加共青团工作距今已有72年时间,我仍由衷感谢青年干部成长的摇篮———团省委。“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我期望新时代青年继承先辈的志气和骨气,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把个人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杨小池,曾任团省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山西青年社总编、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