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31日
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

7年出版15本书 写励志书的青年很励志

  新青年档案
  
    王奕鑫 1999年生,忻州河曲人,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百万畅销书作家,中国小说学会会员,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忻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知音》杂志金牌作者。曾获光明日报社建党百年书画展最佳人气作品奖、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二等奖,《参花》2018年度优秀作者奖,《参花》杂志建党百年书画展一等奖。
   受邀在山西农村广播、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东服装学院、清华附中、忻州师院附中等多地举办讲座、发布会百余次。
  
  本报记者 郭丽菲
  
   17岁,大学一年级,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之后,每年都会有一到两本书“问世”,最多的一年,一口气出了6本书。高产文学作品的同时,他还自不忘油画创作,多次到美术馆、高校办画展、开讲座……短短几年时间,他做了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完成的事。
   这个青年名叫王奕鑫。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个励志图书创作者的励志故事。正如他出版的图书《活出自己》中所写的那样:“活出自己,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更好的自己。”
  
  2个多月写完5本书
  
    2019年12月28日,一部关于青年人成长的励志之作《活出自己》在西安某书屋举行发布会。这本书的作者便是王奕鑫。
   《活出自己》全册五本,共55万字。这部励志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身就很励志。“我从接到创作任务到最后全册完稿,仅仅历时不到三个月。”王奕鑫回忆。
   最开始,他只是竞选出版社的选题,创作了几千字的样稿投了过去,却一直没有等到回复,后来就忘记了这件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份,他突然收到一份信件,打开一看竟是这套书的创作协议。之所以耽误那么久才收到协议,是因为中途信件寄送出了些状况,而出版社也没有及时跟进。
   “当我拿到那份稿件录用通知书时,距离截稿只剩下不到三个月时间了。这意味着我要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写完五本书,大约55万字。”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王奕鑫选择接受挑战。因为这套书的投资特别高,对他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他将面临巨额的违约金。
   “必须完成!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当时正在读大学的王奕鑫毅然向学校请了假,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开始拼命创作。
   “那段时间,为了节约时间,我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都要喝功能饮料和咖啡才能撑住。朋友每天帮我直接把饭带过来,还帮我洗衣服,节省了我很多时间。两个多月时间,我查阅的资料需要用小推车来搬运。”那一段时间里,王奕鑫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常常是打个盹儿,醒来接着写。直到按时把作品交到出版社,他一觉睡了两天两夜才醒。
   “这套书看书名就可以发现都是关于励志的内容。五本书按照五个不同角度给年轻人讲解如何寻找自己的方向,并且要坚持走下去,永不言弃。我非常希望这部作品能够给同龄人的成长带来帮助,同时也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关注90后这个群体。”王奕鑫说,《活出自己》这套书,对他来说,付出最多,也最珍爱。目前,这套图书已经被多家省、市、区县级图书馆收藏。
  
  喜欢创作源于热爱
  
    王奕鑫出生在忻州市河曲县。在这个小县城里,没有那么多兴趣班供家长“鸡”娃。童年时无论绘画还是写作,都是他发自内心的喜爱。
   “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看书,古典名著、现代名作、通俗小说、历史、心理学等都有所涉及。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就能看完两本书。家中的一万余册藏书,我几乎全部看过,并且对部分图书有深入研究。”上初中时,王奕鑫阅读了《大秦帝国》系列图书。这成为了他从事创作的启蒙书。这套书一共有11本,直到现在,他仍清楚记得自己彻夜未眠,钻在被窝里看书的情景。
   “那套书我前前后后看了十几遍,几乎能把内容背下来。也正是看了那套书,我开始憧憬和喜欢上了写作。”有一次,王奕鑫在读一本新书时,感觉内容太差,便萌发了自己写书的想法。“我当时觉得,如果这样的作品都能出版,那我写的一定也可以。”之后,王奕鑫便开始尝试创作,虽然最初写的东西远远不达出版和发表要求,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写作。
   “创作中途,我遭遇了很多挫折。记得初中时候,我用稿纸写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被班主任没收了,还因此批评了我。老师认为那是在浪费学习时间,还要全班同学引以为戒。”当年的苦涩经历,变成了王奕鑫今天的笑谈。
   2016年,步入大学校园的王奕鑫正式踏上文学创作之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名叫 《孤灯夜话》。出版以后,我拿给了辅导员老师去看,之后被推荐到学校。校领导觉得这才是学校应该宣传的闪光点,便大力支持这本书的宣传,并且在学校开大会的时候带了一批样书过去。”校领导和老师的认可,坚定了王奕鑫坚持文学创作道路的信心。
  
  誓做文学界的绘画家
  
    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斯曾说过:“绘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文学与绘画作为姊妹艺术,二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文学常常会借鉴绘画的手法,绘画又需要有文学的意境。
   在高产文学作品的这几年,王奕鑫一直没有放弃油画创作。“我从小就对色彩敏感,小时候想要学习油画,但是县城里没有人教,只能自己摸索。通过相关的图书、视频,经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和自我练习,我最终达到了能够展览的水平。”2020年,河曲县委宣传部、河曲县文旅局、河曲县图书馆主管主办的“寂静的乐符”王奕鑫油画展,是他的首场个人展览,也是对他之前创作作品的一个总结。由此,王奕鑫正式踏上绘画创作的道路。那次油画展前后巡展九场,先后超过三万人参观,成为当地的一场文化盛事。
   2020年武汉爆发疫情期间,王奕鑫创作了一幅《钟南山油画像》。这幅作品运用点彩的创作手法,通过油画的形式表达对抗疫英雄终南山院士的敬意。这幅画先后被晋城美术馆、陇南市美术家协会、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的展览展出二十余次。
   “我在写作的时候,会给绘画提供灵感。同样,绘画也会给写作提供创意。两者间是融会贯通的。”王奕鑫说,“当你真正喜欢二者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时间久了,形成自己的创作模式,自然就可以兼顾了。”
  
  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活出自己,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更好的自己。”这句作品中的话,是王奕鑫对自己在创作道路上所经历艰难曲折的高度凝炼。
   “一路走来,真的很难。”王奕鑫刚开始写作时,身边很多人并不看好,觉得出书都是大文豪做的事,一个中学生,又不是科班出身,还想写作出书,纯粹是异想天开。
   “也的确是,刚开始投稿想要出版发表时候,上千份邮件投出去都是杳无音信。一直到后来,已经发表了几百篇作品,并且出版了十几本书,成为了职业作家,依然会有人不认可。有些人觉得我写的很差,只有虚名而已;有些人怀疑,我是靠花钱捧出来的;更有些人对我年纪轻轻却出版了这么多书表示质疑,打电话到出版社要求调查。”面对质疑猜测,王奕鑫淡然处之。他内心只有一个声音,“活出自己”。
   油画创作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少心酸事。“我的油画创作完全是自学而来。有时候办画展,总会有人问我是否是某个美院名师的弟子。当得知我并不是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示自己不愿意浪费时间去看展览,直接离开。”
   2021年五一期间,在山西文化产业园举办画展时候,对方只愿意提供场地,其它各种问题都由王奕鑫自己负责处理。他找朋友开车把油画、展览架等从老家拉过来,又把整个场地打扫、收拾一遍。整个假期大家都在那里度过,每天一起吃、一起住。因为产业园离市区很远,开车的朋友先回去了,王奕鑫就和留下来的几个朋友睡在展览馆的地下室里,靠铺着睡袋过夜。
   “当地风大,条幅前后掉下来十几次,展架也被吹破好几个,光是维护用品每天就手忙脚乱了,中途还有小孩子用手去摸画,还有把画推倒的……这些都得一一处理。”但是看到画展现场,观众聚精会神地欣赏自己的画作,王奕鑫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我最近正在积极联系一些学校,准备进行一系列的免费励志公益讲座,希望能够通过展览图书和演讲的方式,带动更多年轻人去挥洒青春、去创新奋斗,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王奕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