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5月25日

从苦难中寻找希望治愈童年的伤

  【内容简介】
   《童年》是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被誉为苏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该书再现了十九世纪俄国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这里,家庭成员为争夺利益常发生争斗。几年后,母亲患病去世,外祖父破产,他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该书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精彩试读】
   狭小的屋子里,父亲静静地躺在临窗的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显得特别长;一双手交叉搁在胸口,手指无力地弯曲着;他光着脚,脚趾异样地叉得很开。
   父亲那双笑盈盈的眼睛被压在两块黑黑的铜币下面 (苏联旧俗,在死者眼皮上盖上铜币能令他死后瞑目);慈祥的面孔变成了铅灰色;紧咬的牙关让我一看就直打冷战。
   母亲跪在他身边,身上只穿了一件贴身的红衫子,她拿着那把我当作锯子来切西瓜的黑色梳子,正在为父亲梳理他柔软的头发。
   母亲一直在轻声说着什么,声音低沉嘶哑;灰色的双眼已被泪水浸泡得又红又肿。
   外祖母穿着一身黑衣,她拉着我的手,也在哭,不过哭得有些特别,像是在给母亲伴奏。外祖母胖乎乎的,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肉鼓鼓的鼻子特别滑稽。她颤抖着,一个劲儿把我往父亲身边推,可我很害怕,惴(zhuì,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惴地不敢过去,于是躲到了她的身后。
   我从没见过大人哭,也不明白外祖母不停地在我耳边重复的话:“去和你父亲告个别吧,你再也见不到他了。他死了,亲爱的,他还没到那个年纪,没到那个时候……”
   我生过一场大病,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在那时候如何照顾我,逗我开心。可突然间,父亲不见了,接替他的是一个我从没见过的怪女人,她是我的外祖母。
   “你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到这里吗?”我问她。
   “我可不是走来的,是坐船来的,从尼日尼(伏尔加河上游的下诺夫哥罗德市,1932—1990年曾称“高尔基市”),河上头,水上是不能走路的,小鬼!”她答道。
   这太可笑了,简直是胡说八道:我家楼上住着几个喜欢涂脂抹粉的大胡子波斯人;地下室里还住着一个黄皮肤的卡尔梅克老头儿,靠卖羊皮为生。顺着楼梯的扶栏就可以滑到地下室,顶多从扶栏上摔下来,翻几个跟头也就到了——这我熟悉了。哪里有什么水呢?她一定是在骗我。
   “为什么叫我小鬼啊?”
   “因为你人小鬼大!”她笑着说。
   她说起话来和蔼可亲、令人愉悦。从见她的天起,我们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而现在我真希望她能带我一起离开这个屋子。
   母亲的样子令我心神不定。她的号哭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严厉而寡言少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