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7月01日
从普查单位上门普查转变为收藏单位开门普查

山西古籍保护15年传承守护三晋历史文脉

  本报记者 田璐
  
   山西省图书馆所藏古籍数量最多;连续6年启动 “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并获文化和旅游部表彰;山西省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库上线,22部286册馆藏国家珍贵古籍数字书影实现线上阅读及下载……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与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共同奋斗,经过15年的艰辛努力,在普查登记、分级保护、古籍修复、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120家藏书单位收藏古籍超71万册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古代造纸和雕版印刷的重要区域,古籍资源宏富。保护好、利用好古代典籍,对传承三晋文脉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山西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经过15年的持续推进,全省古籍保存状况基本明晰,古籍目录体系逐步建立。截至2020年7月,全省120家藏书单位收藏古籍共计67484种716944册。所藏古籍数量最多的为山西省图书馆,约占古籍总量的20%,其次为山西大学图书馆和山西博物院,各占古籍总量的约10%。
   2016年至2021年,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连续6年启动 “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并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党委书记、馆长郭欣萍表示,如今,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已从以往的普查单位上门普查转变为收藏单位开门普查,体现了山西省各藏书单位古籍保护意识的普遍提升。
  
  带动古籍分级保护提升古籍修复能力
  
   2007年以来,山西省共有280部古籍入选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6家藏书单位被评为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62部古籍入选《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14家藏书单位被评为 “山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实现了对珍贵古籍和重点藏书单位的分级保护。
   “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是实现古籍分级保护的重要抓手。”郭欣萍说。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我省各古籍收藏单位不断提高古籍保护意识,积极改善古籍存藏条件。如太原市图书馆、大同市图书馆和曲沃县图书馆均已建成新的古籍书库。
   2009年,山西省图书馆被命名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是全国首批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2016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在山西省图书馆挂牌成立。
   近年来,山西省古籍修复中心陆续完成了21件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修复项目、西南大学图书馆国家珍贵古籍修复项目及馆藏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的修复工作,修复成果受到业内肯定。“中心多次派出工作人员,指导和帮助有关藏书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15年间共涉足省内20多个市、县。”郭欣萍介绍。
   2021年9月,山西省图书馆经山西省文物局认定,获颁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10月,山西省图书馆申报的《西夏文佛经扉画》修复项目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支持,标志着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首次有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古籍修复工作。
  
  促进保护成果转化锻造古籍保护人才
  
   在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同时,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推进相关成果的衍生转化,与其他古籍收藏单位通力合作,陆续编辑出版了《山西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山西省晋中地区六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目录》《第一批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第二批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等书目图录、整理研究和汇编影印各类著作共计20余种。
   2021年11月,山西省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库上线,首批全文发布22部286册馆藏国家珍贵古籍的数字书影,支持线上检索及全文阅读和下载。
   “人才培养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关键,为适应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的需要,我们始终积极探索多元化、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郭欣萍介绍,选派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机构举办的各类古籍保护培训班。历年来,共有省内各单位业务骨干200余人次受训;积极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合作,举办全国性的古籍培训班,同时自主举办培训班9次,培训学员300余人次。
   2022年全国两会,古籍保护多年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将古籍保护利用提高到更加突出显要的位置,开启了古籍保护工作的新篇章。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也将再接再厉,守护历史典籍,传承三晋文脉,在新时代继续开创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