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2月12日
山西农大研究生刘慧存

将青春融入乡村振兴热土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通讯员 贾宣生
  
   “扎根乡土是挑战自我的执着选择,融入百姓是砥砺心志的青春担当。”2021年,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刘慧存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来到原平市子干村,谱写出一份奋进青春的灿灿答卷。
  
  躬身基层解民忧
  
   子干村是原平市的人口第一大村,村支书栗翠田曾当过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刘慧存刚进村一段时间,感到最大的困惑,一是说话口音不同、二是生活水土不服。一开始,他心情忐忑地跟着栗翠田逐户登门家访,时间久了,他也能跟叔叔大爷们唠家常了。一个多月的功夫,刘慧存跑了420多户人家,认识了将近500位当地村民。
   跟着栗翠田工作,让刘慧存从村两委班子成员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扑下身子扎根田野、走近百姓办实事。他和村干部们真心实意听民声,了解群众的想法,知悉群众的诉求,在此基础上新修了村东10公里水泥路,并在村中主街道安装了258盏路灯。
   今年一开春,刘慧存就跟村干部们一起,瞄着“流转土地奔富”的目标,走遍了全村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为分别实现拟订的1600亩土地集中建设山东大葱种植基地和600亩土地连片发展制种色素辣椒的规划,分头深入流转土地所涉的800多户家庭进行协商沟通。刘慧存一户户登门,耐心讲流转土地共同致富的好处,并一宗宗计算着土地增收加上地干活打工的报酬,对一些仍存忧虑不放心的群众,更是三番五次地耐心解释、一一疏通……每到种植管理的一个个环节,他又都要来到地头看一看、问一问才心里踏实。
   帮村民致富好像点亮“满天星”。刘慧存全力支持村北5000亩荒山沟坡发展光伏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规划。他积极撰写申报材料,联系供电等相关部门,项目预计建成后,每年可以为集体经济创收50万元,还能为农民提供运输、安装、管理维护等就业增收的岗位。
  
  当好技术传授“架桥人”
  
   今年5月19日,刘慧存和原平农校种植教研室与园艺教研室的15名教师,来到山东铁杆大葱种植基地田,跟种植承包商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种植技术交流与指导。6月13日,刘慧存邀请原平农校教师来到子干村辣椒种植园,给种植户介绍垄种植技术,使当地种植户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填补前几年引种晋北空白的黄金维纳斯与晋富四号苹果优种,刘慧存还特别邀请专业教授每年前来进行技术指导,最终使苹果果糖分比得到改善。
   栗翠田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刘慧存能将在学校所学知识、技术随时用来指导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表现优秀,踏实肯干,得到了村干部和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打造“红色文化+绿色旅游”
  
    子干村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村名就是1945年晋察冀边区党委为纪念刘子干烈士,将原来的大莫村改为子干村。后来,相关部门又系统整理了刘子干烈士的遗物和相关图文资料,建成刘子干烈士纪念馆。2021年9月,刘慧存担任村支书助理时,就自告奋勇当上了纪念馆的讲解员,成为传承子干红色文化的排头兵。
   为了担当好讲解员的角色,刘慧存认真重温刘子干烈士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从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和一件件实物中感受教育、激发感情、提炼文字。这些年,他先后为2500余名参观者进行了精彩讲解,大力弘扬了“信仰坚定、乐于奉献”的“刘子干精神”。
   为了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融合万亩酥梨园风光,实施“红色文化+绿色旅游”的乡村田园一体化绿色文旅产业项目,刘慧存整理写出了将刘子干烈士纪念馆升级为省级A级景区和打造省级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申报材料。
   刘慧存在接受山西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很幸运在最好的时光搭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十分感谢组织给我在农村工作、学习、历炼的机会。两年来,我在栗翠田书记等干部的传帮带中认真学、扎实干,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农村工作的经验,从乡亲们身上学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会对这段担任村支书助理的经历深怀感恩,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增强拼搏奋进、勇于担当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