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3月25日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门丽君

深耕教坛守初心 立德树人育英才

  本报记者 孟存田 文/图
  
   1990年7月出生的门丽君,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学专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现任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理论及教学、BIM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2022年,她获得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课程思政大赛一等奖、优秀教学改革案例二等奖;2023年,获得学院教学方法大赛一等奖、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三等奖;主持的《房屋建筑学》在2023年被认定为学院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参与建设的课程《房屋建筑学》获评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先后获得学院“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等称号。
   在门丽君看来,教师就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特色教学模式助力学子成长
  
   从教6年来,门丽君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2020年,她参加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第一名,并在竞赛中做了一些教改尝试。
   一次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在之前的教学比赛中配合过门丽君,其中一个学生在第一节课的时候专门坐在了第一排,她觉得可能是该生对她的课抱有极大期望。可上第二节课时,该生就坐到了后面,这让她觉得那个学生大概对她的课挺失望,并意识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确实不太符合学生需求。于是,她开始着手做教学改革。
   做教改是一条漫长又艰辛的路,而让门丽君坚持的理由是热爱,大学的课堂和中学完全不一样,教师的自主性更强,课容量也更大,一节课,有时候可能教材上就能讲1-2页,有时候可能就讲40-50页。也许讲的专业知识少,学生能记住,但是当讲了很多小知识点的时候,学生能真正记住的或许很少。尤其是现在,学生的压力很大,这就要求教师要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能够快速知道要学什么、重点是什么。
   教学中,门丽君充分利用记忆规律,将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内容进行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重复,将内容与实践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她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会引入大量的思政案例。其中一部分案例是世界各地优秀建筑案例,这些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国际和学科发展前沿;另一部分案例是具有深刻育人意义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起到思政育人于无声处的作用。
   由于疫情的原因,教师们开始接触线上课程,而这也扩展了门丽君教学改革的思路。她将线下课程与线上资源融合,利用优质的线上课程对课程教学进行补充,并通过线上教学的辅助记录课程互动、学生练习结果,从而能够更好地观察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用科研力量助力教学提升
  
   在做教改的同时,门丽君参与了新入职教师培训。她觉得,参与新入职教师培训能与更多同事交流,这对于她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在整个培训中,她以助教的形式参与其中,帮助新入职教师发现各位老师在教学中的优点和劣势,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式。门丽君说:“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既能够学习各位老师的优点,也提高了我对于教学的鉴赏能力。”其间,有两位老师让她印象比较深。在教学演练中,一位老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通过强化学生情绪,增强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度。这位老师,让她深刻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情绪共鸣则是更高级的互动。而另一位教师在演练过程中将科研与教学融合起来,科研成果从侧面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让教学变得更加丰满。通过交流,门丽君第一次开始真正重视科研在教学中的力量。此外,门丽君十分关注第二课堂。她对于第二课堂的关注更多是集中在BIM相关领域,她觉得土建类专业的终点是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与BIM关系密切。一方面,她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中,积极参与BIM社团,在社团学习中培养兴趣、磨练技术,为今后与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合做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并鼓励学生以此为基础,向多方向、多领域延伸。
   如今,门丽君深耕教坛已6年,但她依然觉得自己是新手,觉得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与挑战,在教学改革方面,她想有机会走出校门,去各地看看,多看多学。在未来,她将继续用满腔热忱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学院的教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