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1月09日

太原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本报记者 张丽

  11月8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太原加快率先转型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6场发布会,介绍太原市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

构建现代化治水兴水体系

  太原市水务局扎实做好 “用水、兴水、防洪、复流”各项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与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太原市现代水网,到2025年,太原水网骨干架构基本建成,现代化治水兴水体系基本确立,全市新鲜水用水总量控制在9.94亿立方米以内;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水生态状况持续改善,逐步形成配置合理、用水有序、投资多元、运管高效、城乡统筹、监管有力的现代化治水兴水体系。
  到2035年,预计“一网集成、两横三纵,四源连通、循环互济,蓄泄兼筹、安全可靠,水清岸绿、河畅泉涌,智慧联动、调控有序”的市级水网体系全面建成,水资源供给安全可靠,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率先转型保障水安全

太原市水务局组织编制 《太原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以省级水网中的汾河干流和万家寨引黄南干线工程、中部引黄与文峪河汾河连通工程、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滹沱河供水工程等为“纲”,已建的阳曲原水直供工程、清徐原水直供工程,规划的东西山调水工程,现有汾河一坝东西干渠等输配水工程及重要支流等输水水系为“目”,已建的汾河水库、汾河二库、区域小型水库和晋祠泉、兰村泉为“结”,构建“一网集成、两横三纵,四源连通、循环互济”的水网总体布局。目前,已完成《规划》初稿并报上级部门进行技术审查。
  据悉,现代水网构建完成后,将着力补齐全市在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要求、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慧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将汾河地表水、滹沱河水、自北而南的万家寨引黄水、自南而北的中部引黄水连通,在保障区域供水方面实现互联互通、丰枯互济,为全市加快率先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和支撑。

刚性约束 加强水资源管控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严格取用水审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审批,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实行取水许可区域限批和取水许可验收。取用地下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对新增取用地下水建设项目限制审批;地下水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对新增取用地下水建设项目暂停审批;泉域范围内高耗水或对水资源有污染的项目停止审批。
  严格取用水管理。全面开展取水口核查登记,摸清全市取水口数量、取水规模、取水用途、取水工程批复文件、取水许可办理情况及实际取水量等,进一步规范取用水行为,依法整改存在问题,形成良性取用水秩序。
  严查违法行为。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严格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对违法取水、超计划超许可用水、取用水监测计量设施不规范等行为严格执法、严厉查处。

保障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

  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太原市水务局主要承担“两不愁、三保障”中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任务,以县域为单元,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和村庄规划布局,采取“以大并小、联村并网”的方式,充分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分阶段、分区域、分类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单村供水标准化和应急供水精准化”四化建设,进一步保障城乡居民喝上安全、放心、优质的饮用水。
  今年实施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工程70处,目前已全部完成;实施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26处,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实施。完成0.65万亩新增、恢复水浇地任务,完成清徐县敦化灌区和尖草坪区上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今年,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为19.5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7.57万亩,完成率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