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9月30日
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国际地热论坛在太原举行

地热赋能未来 低碳引领发展

本报记者 王丽娟

  9月28日,由冰岛国家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和山西地质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国际地热论坛在太原举行。作为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五大国际会议之一,本次论坛以“地热赋能未来,低碳引领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冰岛、古巴、坦桑尼亚等国的200余名政产学研界代表,共同探索地热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战略价值与实践路径。

能源革命排头兵打造地热产业新高地

  山西作为中国能源革命的排头兵,地热资源禀赋优越,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推动地热开发利用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支撑,以“全链条布局、多场景应用、国际化合作”为路径,全力打造地热产业新高地。
  会上,论坛执行主席,省自然资源厅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姚青林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先后出台地热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投入勘查经费5.78亿元,部署实施省级公益性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61个。大力打造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技术交流合作,建设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项目,推动山西地热能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截至目前,全省已经评价地区的浅层地热能年均可开采资源总量约为1.28亿吨标准煤。回灌条件下,中深层地热年度可采资源量约为1.35亿吨标准煤,占全国可采总量的7.25%。尤其在大同市天镇-阳高建成我国内陆中东部地区第一口埋藏最浅、温度最高、自流量最大的地热井,实现地热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
  同时,编制发布《山西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21-2025年)》,发布首批10个典型地热田勘查成果,统筹纵贯南北的中部地热富集优势。出台《地热资源分级分类利用管理办法》,建立“规划管控-许可审批-回灌监管-生态补偿”四位一体制度框架,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并在运城市打造地热供暖城市级标杆,建设“无烟供暖城市”。
  在山西综改示范区持续推动“地热+”综合能源供热制冷,建成10余座“以地热能为主,太阳能、风能、空气能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岛,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中石化新星公司、双良集团公司(民营)、山西地质集团、中石油集团冀东油田等企业,在推广完善浅层与中深层地热综合利用、实现地热尾水同层等量回灌等技术体系方面卓有成效,打开了地热能替代燃煤供暖的产业化通道,为全省地热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构建了全链条技术保障。
  省地勘局还与中国地质大学等联合创建了“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形成建设发电、供暖、农业、教学、科研梯级利用基地,促进规模发电-工业烘干-温室种养-居民供暖全链条发展。同时,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地热供暖制冷等22个项目落地,以点带面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邓军等8名国内知名专家围绕地热能产业政策、地学技术前沿信息、科技创新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享,共同探讨地热能产业的未来发展。

各国共商地热发展构建全球新能源生态圈

  地热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低碳发展是各国的共同使命。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热培训中心,古巴、冰岛、坦桑尼亚等国家地质调查系统召开圆桌会议,携手探讨深化合作事宜,共同谋划务实发展大计。
  “古巴正稳步推进能源结构的可持续转型。”会上,古巴地质调查局局长豪尔赫·拉萨罗·穆莱特·阿尔瓦雷斯表示,古巴地质调查局已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性的技术研究与专业地质制图工作,研究初步识别出若干具备良好地热地质条件的潜力区域。
  近年来,古巴在光伏发电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建成多个太阳能园区,总装机容量接近530兆瓦,约占全国电力消费的10%。然而,地热能作为一种更稳定、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在地热能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仍面临技术能力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等现实问题。”豪尔赫表示,古巴将致力于加强本土技术能力建设,积极引入创新技术手段,并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推动技术转移与经验共享,共同实现地热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地热论坛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平台,为其分享地热能发展在技术、政策与实践方面的最新进展、共同应对挑战、把握合作机遇,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契机。参加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学习与交流的良机,更是一次深化合作的起点,很期待通过与各国专家的深入对话,汲取先进经验,共享古巴在能源转型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世界地热技术先进国家,冰岛与山西在能源低碳领域有着密切合作,冰岛国家地质调查局国际事务部部长达迪·托尔比约恩松表示,冰岛能够有效利用高温和低温资源。之前,地热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低温领域和直接用途,比如供暖。自20世纪60年代起,冰岛开始大规模利用地热发电。
  据介绍,冰岛约65%的初级能源来源于地热能,石油占16%,水电占18%。地热能中,约45%用于供暖,39%用于发电,16%用于其他用途。当前, 冰岛已从低温资源中获取高达2400MW的热能。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地热能的利用所带来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显著,仅通过使用地热能替代石油,冰岛已减少了超过4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中约2亿吨由地热能的利用贡献。
  “地热能的应用为不同温度下的地热液体提供了多种潜在用途,包括冷却、空间制冷、水蒸馏、食品干燥、温室种植、供热、游泳池及养鱼等。这些只是地热能利用潜力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地热能的应用是无尽的,唯一的限制在于我们的想象力。”达迪表示。
  现场,论坛设置的非洲项目推介专场,展示了来自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7个国家的63个项目,为我省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聚焦地热产业前沿趋势,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打造地热能全产业链生态圈,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和“山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