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9月30日

新能源环保科普活动覆盖万余人

本报记者 赵云云

  9月26日至28日,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新能源环保科普活动在太原举行,活动设置新能源科普知识和科技成果两大核心展区,分六批次组织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300余人参加线下展览,听取“南极科考新能源改革事迹”主题讲座,讲述他们在极地科考工作中的感人事迹,传播科学家不怕苦、不怕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
  新能源科技成果展,集中展示南极秦岭站“风—光—氢—储—荷”新能源系统的科学原理和应用成果,开发适应南极抗低温抗强风环境的“水滴形”风机科普展具,宣传我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和太原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在南极极端环境下建设科研实验室、解决新能源系统难题的科研精神。
  新能源科普知识展通过“知识讲解+互动体验+成果展示”等方式展出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科普知识,以“一度电的旅程”为主题,展示新能源的能耗水平及应用场景,引导青少年理解新能源的原理、应用与价值。通过动手操作“新能源知识问答屏”,引导参观者将科普知识内化吸收;沉浸式体验“骑行发电站”,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互动装置,降低理解门槛,直观展示能量转化原理。
  活动期间,每日会在展区二楼以科普沙龙的形式举办“南极科考新能源改革事迹”讲座两场,亲历南极科考的科学家讲述太原理工大学孙宏斌团队研发的极地规模化新能源系统。该系统今年3月在我国南极秦岭站首次投入使用,针对极地的特殊环境,集成创新光能、风能和储能技术,克服了极地的低温、强风、极昼极夜等极端条件,实现了新能源技术在极地的稳定高效利用。
  活动期间,同步在展区室外设置互动区域,悬挂条幅、设置道旗及主题宣传互动墙,登记颁发科普志愿者证书,发放科普展品和宣传资料。
  此次活动的亮点主要体现在设计“参观展示+知识讲解+互动体验+主题沙龙+科普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采取强调体验感的科普方式传播科普知识和科学家精神。据悉,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新能源环保科普活动将长期开放线上展厅,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普展,活动覆盖人群1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