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钢构科工黄花产业园大庆路跨铁路桥项目钢箱梁首吊成功
本报记者 陈彤
近日,伴随着两台650吨汽车吊的轰鸣声,大同市黄花产业园区内,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总承包、山西建投所属山西钢构科工有限公司专业承建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迎来关键节点——钢结构桥梁E3段钢箱梁顺利完成起吊,标志着该桥梁工程正式进入钢结构安装阶段,为后续转体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 筑牢品质根基
大庆路是大同市一条东西向城市快速路,在里程桩号K5+098.269处与云冈大秦联络线铁路(云冈-房子村区间)相交。采用T型钢构桥转体施工工艺,使道路桥梁上跨铁路。该公司负责跨铁路桥的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总用钢量约2100吨。
该公司应用机器人自动焊接、激光切割智能下料等先进工艺,将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误差严格控制在毫米以内,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采用“连续匹配组焊+预拼装一体化”工艺,在专用总装胎架上一次性完成多梁段组焊与预拼装工序,突破性实现了成桥线形与梁段间匹配精度的双重保障,彻底消除传统分步作业的累积误差风险,为后续高空架设的毫米级精准对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预留焊缝”工艺,对腹板、纵隔板等关键部位端部预留200毫米焊缝暂不焊接,为桥上安装提供精密微调空间。
实施“模块化预拼装”工艺,通过在专用胎架上预先完成顶板、底板等大型单元的“两两拼装”,实现工序前移,显著缩短总装周期,大幅提升整体制造效率。
推行“立体阶梯推进法”,科学规划顶板→中腹板→横隔板→悬臂结构→边腹板→底板的模块化组装流程,实现工序无缝衔接。
成立桥梁加工领导小组,严格把控原材料采购质量,精心规划生产流程,合理安排各道工序,保证生产有序进行,为顺利首吊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周密筹备 提供坚实保障
在E3段钢箱梁现场施工环节,该公司与中铁十七局紧密协同,通过前期周密筹备、现场精准操作、全程监督保障,确保吊装作业安全、平稳、精准落地。
方案与交底双管齐下:针对E3段钢箱梁的重量与尺寸特点,项目部提前拟定专项施工方案,多次组织技术交底,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引发风险。
全面检测排除隐患:施工前,对参与吊装的2台650T汽车吊进行全面检测,同时核查索具强度、确认吊装站位合理性,逐一排查每一个可能影响吊装安全的细节,确保设备与现场条件均符合施工要求。
多方监督:在监理单位与总包单位的全程监督下,技术人员实时监测钢箱梁吊装姿态与位置参数,确保钢箱梁平稳移动并精准落位至指定位置,实现首吊零偏差。
协同保障,多方联动解难题:施工过程中,山西钢构科工桥梁加工领导小组与中铁十七局总包方、监理单位等参建方保持实时沟通,及时解决施工衔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环节紧密配合,为吊装作业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作为大同市同煤快线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桥梁建成后,将有效加强城区与云冈区的连接,显著缓解跨区域交通压力,并为黄花产业园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
接下来,该公司将继续发扬“铁军”精神,严控质量安全,高效推进制造与施工,确保项目如期建成通车,为完善大同市交通体系、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钢构科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