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名前哨观察员就位社区防汛群防群控
本报记者 孟存田 通讯员 郭昱宏
近期,面对汛期防汛压力,阳泉市城区南山路街道以“防风险、保安全、护民生”为核心,通过多轮隐患排查、强化应急值守、创新群防群控模式,扎实推进防汛各项工作。目前,辖区67处防汛隐患点位均未出现险情,安全转移涉险人员14人,切实守护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工作启动以来,南山路街道聚焦自建房、排房等重点建筑物,以及高陡边坡、易积水区域,开展多轮次、全覆盖摸排。据统计,街道及社区累计开展各类排查240余次,精准锁定辖区67处防汛隐患点位,并建立动态台账实时跟踪。
针对排查发现的痛点问题,街道迅速行动、靶向治理,成功解决南煤机场5号楼“降雨必淹”的老大难问题。同时,对5处存在安全风险的护坡点位进行专项整治,从源头筑牢防汛“防火墙”。
街道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班子成员带头下沉一线,与干部职工共同驻守防汛前沿。同时严格执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收到预警信息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转发到社区居民群,提醒大家做好防范。”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汛期以来,街道累计向居民发送防汛预警信息357次。此外,街道还出动排查人员522人次,对辖区所有防汛点位逐一巡查。
为拓宽险情发现渠道,街道创新发动群众参与防汛工作,在各防汛点位组建起122人的“前哨观察员”队伍。降雨期间,观察员们实时动态监测点位情况。各社区均组建应急救援小队,确保突发险情时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形成“街道统筹、社区联动、居民参与”的防汛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