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0月22日
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

提升“三个竞争力”开启转型发展新征程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王小军 王鑫

  今年以来,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紧紧围绕提升成本、科技、市场“三个竞争力”,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转型,在降本增效、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发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细管控 深挖降本增效潜力

  该矿将成本管控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创新举措,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效益的显著提升。
  为最大限度优化生产衔接,该矿超前谋划抽掘采衔接,以实现“日保旬、旬保月、月保季、季保年”衔接精准调整。持续推进“一优三减”,全力构建“环节最简、系统最优、效率最高、效益最佳”的集约高效矿井生产模式;围绕产量任务目标,建立生产计划和实施方案,持续做好生产动态调整、应急组织,推行采区工作面“五维”设计理念,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开采成本。
  在减人提效方面,创新实施“班组大班制 岗位大包制”,不仅消除了职工因调度困难带来的安全隐患,还显著提升了出勤率、全员工效、正规循环率和进尺工效,同时大大降低了零打碎敲事故率和工程质量事故率。
  在材料管理方面,建立全流程材料管理机制,从设计源头优化支护参数、加强回收复用、对废旧物资进行加工改造、实行“交旧领新”制度……通过一系列举措,使材料成本大幅下降,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创新驱动 引领智能转型新潮流

  科技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该矿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智能化建设,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全力建设矿井工业万兆以太网络,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至传统网络的10倍。通过引入华为Fusion
Cloud私有云平台,构建起“云—边—端”协同的智能中枢,将井下设备运行信息与视频监控等内容及时传至地面集控中心。
  依托“智能管控平台、云数据中心、融合通信网络”三大支柱,集成23个智能化业务子系统,形成“地面调度中心—井下控制站—终端”三级联动体系,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协同。
  540中央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采煤机自主规划截割路径、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推移、运输机智能调速运煤……在井下工作面,智能化设备默契配合,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该矿还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小改小革、技术创新、难题攻关、发明专利和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一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受到全国煤矿行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

品质至上 拓展多元市场新格局

  该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核心,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努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坚持岗位练兵常态化,不断提高煤质化验人员的业务技能,并适时调整检测人员和频次,以进一步增加检测的精确度;优化改造洗选系统,加强设备巡检频次;每天安排专人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源头上强化煤质管理,保障煤炭质量。
  同时,该矿还大力践行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倡导全矿干部员工算好“煤质账”“效益账”“发展账”,每天对涉及煤质的队组和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落实,并开展全员质量教育,引导全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形成全员抓质量、全员保质量的共识。
  在此基础上,该矿还牢固树立市场风险和忧患意识,由分管矿领导牵头,带领运销部门人员定期外出走访煤炭用户,听取意见、了解需求,最大限度维护煤炭的品牌信誉,全力保证全年经营任务完成。
  未来,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将继续坚持以提升“三个竞争力”为核心,不断深化企业改革,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砥砺前行,努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