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井下一线 以实干筑防线
本报记者 李茹霞 通讯员 苏书
在晋能控股集团晋城公司神农煤业,有这样一名90后党员:他的工作笔记本上记满了井下通风参数,安全帽上的矿灯总在巷道深处亮起,面对安全隐患“寸步不让”,带领团队筑牢矿井“通风生命线”。他就是该矿通风科科长李帅,从事煤矿通风工作15年来,他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扎根井下一线、深耕通风安全,用专业能力守护矿工生命安全,用实干担当践行党员初心。
以“责任”为基做矿井通风的“守护者”
煤矿通风是矿井安全的“生命线”,直接关系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通风战线上的一员,李帅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始终把“安全第一”刻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
为摸清全矿通风系统的“家底”,李帅坚持“三必到”:新工作面投产必到、通风系统调整必到、特殊作业时段必到,笔记本上记满了各区域的通风参数、隐患整改建议等。
面对安全隐患,李帅从不含糊。一次井下巡查时,他发现某工作面的风量略低于标准值,当即要求整改。有人劝他“差一点不影响”,他却严肃回应:“通风安全没有‘差不多’,党员干部更不能拿安全当儿戏!”最终,他带领团队及时调整通风系统,直到风量达标后才升井。
从事通风工作15年来,这样坚守安全底线的故事在李帅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办公桌上整齐码放的工作笔记,每一本都记录着他对通风安全的严谨与执着,扉页上的“安全第一”是他始终恪守的准则。
以“担当”为本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李帅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用党员的担当扛起责任。
此前,由于矿内部科室机构调整,通风科最终只剩下李帅和一名技术员。即便人员紧缺,他仍以共产党员的责任心,默默扛起所有工作——从井下通风系统调整到地面通风瓦斯数据分析,从图纸资料的绘制到技术管理,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
遇到问题时,李帅第一时间下到井下现场,带领技术员及现场人员分析数据、处理问题,直至问题彻底解决才升井。在他看来,只要是风流应该流到的地方,就都是他该去的地方。因此,每次下井,他都会特意到别人不经常去的采区回风系统及总回风巷巡查,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影响通风安全的隐患。凭借这份执着与担当,他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筑牢了根基。
用“初心”带动队伍做职工的“安全守护人”
“只要大家心齐了,干活就有劲。”作为煤矿通风专业人员,李帅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注重培养年轻力量,以自身行动带动整个队伍成长。
职工队伍建设离不开好的带头人,为加强安全理念渗透,李帅定期组织煤矿通风队组人员学习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通风安全技术规范,还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进行不定时抽查,确保每一名职工都能牢记职责、熟练掌握规范要求。
同时,李帅还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手把手指导操作流程,细致讲解应急处置措施,确保每名职工都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为杜绝麻痹思想,他经常用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反复强调“麻痹思想不能有,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和满不在乎的态度更不能有”,时刻提醒现场人员在工作中保持高度警惕,全力保障安全生产。
“通风安全是矿井的生命线,只有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才能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这是李帅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的带领下,神农煤业通风科形成了“人人抓通风、人人管通风、人人落实通风”的良好氛围,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入矿时的青涩青年到如今的通风卫士,15年来,李帅的矿灯照亮过井下每一公里的巷道,安全帽上的划痕记录着他的坚守,而他对岗位的热爱、对党员身份的坚守从未改变。“我是党员,也是矿工的‘通风卫士’,只要矿井需要,我就会一直守在这里。”这句朴素的话道出了一名煤矿党员对初心最生动的诠释,也彰显了他扎根一线、守护安全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