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0月29日

面向来晋留学生讲好“山西故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为我们“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对山西而言,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是面向来晋留学生讲好“山西故事”。
  “山西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故事并非抽象的概念堆砌或内容虚构,而是特定时空下主体生动实践的精彩演绎。“山西故事”并非孤立的地方叙事,而是深刻嵌入于国家肌理的核心情节,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回望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当下发展新篇的生动印证,夯实着国家叙事的历史厚度、理论张力与现实温度。首先,山西是镌刻华夏魂魄的“文明基石”。襄汾的陶寺遗址的“最初中国”,为“中国故事”绘就着最深远的时空纵深感;超过全国70%的元代及以前的木构建筑,不仅展示着中国古代科技的精湛技艺,更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活化石”。其次,山西是铸就民族精神的“核心现场”。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改革,再到明清晋商的“走西口”,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格局;“诚信为本,义利并举”的晋商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注解。再次,山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支撑”。从“红色的太行”到“奉献的煤海”,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山西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此外,山西是当代中国转型发展的“生动标本”。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发展”,从“黑色印象”到“绿色转型”,这一切正是当代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所以说,讲好“山西故事”是构建完整、真实、可信的“中国故事”体系的内在要求。
  来晋留学生是讲好“山西故事”的重要目标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以及“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在众多听众中,留学生无疑是最为重要而独特的一个目标群体。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所指,更是加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力度的有效途径。来晋留学生即来山西留学的学生,是来华留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山西而言,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是要向来晋留学生讲好“山西故事”,这是推动“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实现“精准传播”的应然举措。作为天然的跨文化传播者,来晋留学生既是“山西故事”的现实“听众”,更是未来在世界各地传播山西声音的重要“使者”。在晋留学期间,他们是“山西故事”倾听者和体验者。学成归国之后,则转变为传播“山西故事”的海外讲述者与传播者。由他们向世界讲述“山西故事”、分享自己在华的真实经历,不仅内容呈现更为真实亲切、表达方式更为生动有趣,而且能更好地贴近海外受众的兴趣点。此外,相同的文化背景与共同的话语体系,也使得由留学者解读“中国故事”往往更容易激发受众群体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山西故事”的海外柔性传播,进而有效提升“中国故事”的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说服力和引导力。因此,向来晋留学生讲好“山西故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体现了山西形象“自塑”与“他塑”的有机统一。
  坚持系统联动是讲好“山西故事”的根本方法遵循。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是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关键举措。首先,要深刻认识讲好“山西故事”的价值意蕴。向来晋留学生讲好“山西故事”不仅是风土人情的展现,更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公共外交,是一项赋能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其次,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条战线齐抓共管的“大宣传”格局。尤其是作为留学生教育的责任主体高校,更要有主动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想认知和实践自觉,系统推进教学内容完善、话语表达创新、平台建设拓展以及体验形式丰富,不断深化来晋留学生对“山西故事”的了解、感知与认同。再次,要挖掘地方特色题材,完善“山西故事”内涵建构。聚焦留学生关注的焦点议题,讲述好身边的“山西故事”,以小切口展现大图景、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在更广泛的文化空间中寻找共情。此外,要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要求,打造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衔接、优势互补的复合型宣传矩阵。特别是要把握智能时代的传播特征,善于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最后,要处理好国家“宏大叙事”与个体“具体而微”的辩证关系。在题材选取上,既要有国家、民族、社会宏大叙事的整体呈现,也要有“微观中国”的精彩表达;在故事陈述时,要针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的差异需求和接受特点精准施策,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让留学生在共情、共鸣、共行中“读懂山西”,并“爱上中国”。
  (本文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规划课题青年课题成果;项目编号:YWQN202243) ●山西医科大学 冯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