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0月29日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的红色家风

五男二女的好人家

肖枫(1918—1993)出生于山西临县白文镇。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在忻州地区公安处工作;1950年,在山西省公安厅工程总队工作;1958年,在原平钢厂工作;1964年,在山西省公安技校工作;1968年,在山西省第三监狱工作;1970年,在山西省第一监狱工作;1973年,在山西省第四监狱工作;1979年,在山西省第二监狱工作。1986年离休。
讲述人:肖文毅等 讲述时间:2022年9月13日 整理人:杜敏 王芳

一生为党的父亲

父亲肖枫的一生是经过战火历练的一个共产党员的一生,是对待党的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一生,是勤俭持家、活到老学到老的一生。
父亲出生在山西临县白文镇李家,原名李丁秀。
父亲家当年在镇上也算大户人家,经营着几个商号。父亲是长孙,爷爷给他取名李丁秀,意思就是李家有了后人。丁,指男孩;秀,希望父亲日后好好读书,早日成为秀才,继承祖业。事实上,爷爷也算如愿以偿:父亲自小聪明,在镇上常考第一,还曾骑着马披红戴花地绕了白文镇一圈,很是风光。
1937年7月,父亲在县城读书,一日在街上看到抗战宣传,热血沸腾,就和十几名同学一起报名参了军。部队把他们这群学生兵送到晋绥军分区干部培训团学习。学习结束,父亲便留在晋绥军分区保卫处工作了。由于工作特殊,组织上要求隐姓埋名,父亲便改名肖枫。那时战火连天,父亲和家里也断了消息。
太原解放后,解放军接管了旧监狱。父亲因工作需要调入山西省公安厅负责监管改造工作,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与罪犯打交道的工作。
土改前夕,父亲已是团级干部,组织批准他回家探亲。父亲带着警卫员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白文镇。回家后他才知道,奶奶因为思念他哭瞎了双眼。父亲十六岁结婚,十八岁参军走时已有两个女儿。因为父亲一直杳无音信,有人说父亲早已牺牲,孩子他娘就改嫁了,只是把孩子留下了。这时,父亲才体会到妻离子散的滋味,可父亲是军人,国难当头,只能抛妻舍子。之后,父亲又作出惊人之举。父亲把李姓家族人召集在一起,给大家讲述我党的政策和当前的革命形势,告诉他们要坚决拥护共产党,支持党的各项政策落实,动员号召大家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当地镇政府召开的大会上,父亲宣布:我是党的干部、人民的儿子,应该起带头作用,我代表李家,把祖宗留下来的河套里的百亩土地全部无偿捐献给政府。父亲的这一举动,轰动了白文镇,当地政府称赞父亲是党员的楷模。
父亲做了一辈子犯人的思想教育改造工作,他告诫他们:“昨天你们犯了罪,党和人民是不会宽恕你们的。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当你们踏出监狱的大门,走向新的人生时,人民会欢迎你们的!努力改造吧,争取早日出狱,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新人。”他让罪犯通过劳动教育改造,看到了自己未来人生的希望。

以身作则的父亲

父亲的勤务员赵亚垣讲过一件关于我们和父亲的事:
三年困难时期,肖厂长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他的孩子们。肖厂长有七个孩子,1961年夏天,孩子们放假后从太原来到原平,老二老三玩耍中看到职工食堂后面堆放有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孩子们在食堂上灶,一天三顿吃不饱,就悄悄地拿了个西红柿想吃,却被肖厂长远远看到,跑过来连打带骂。孩子们前面跑,他就在后面紧追不放,正好被我看到,才赶紧拦住他,最后还是以好好教训了孩子们一顿才算了事。平时孩子们在食堂交粮票买饭票,一人一份不搞特殊,他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排队买饭,一样饿肚子。几千人的大厂长,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咬紧牙带领群众共渡难关。
父亲的言行影响着我们,我们的家风家训是:好好学习多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人要善良,要团结大众;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不浪费。父亲的语言虽朴素,但寓意深刻。
父亲一生非常节俭,总是一身旧衣服,以致他突然去世那天,家里竟然没有找出他一件新衣服,走的时候仍然身着警服。
父亲常年坚持看书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罪犯心理学、基建、工业冶金等方面的书籍,他都认真读。他还有做笔记的习惯,因而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父亲的钢笔字虽然潦草,但苍劲有力。我们在家很少见到父亲闲来无事,除了看书学习外,他还适当地做些家事。离休之后,他又忙着上老年大学,买来一套中西医书籍开始系统地学习。
父亲身居领导岗位多年,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从不收受贿赂,也从未利用位高权重为亲属为子女谋利。他自己最小的妹妹,也就是我们的小姑姑,一直在他身边照顾我们七个侄子侄女的日常生活,但是小姑姑一直是农村户口,父亲没有帮助她解决城市户口,更没有给她安排工作。父亲和前妻生的两个女儿(农村户口)也没有享受过父亲的光环。
我们的父母共生育七个子女(五男二女),父母告诉我们兄弟姊妹要团结,要互相帮助。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的生活就需要兄弟姊妹团结互助,良好的家风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都已是年过花甲,但兄弟姊妹情深。我们的孙子辈也是五男二女,按照老话说,五男二女,这是个好人家。
我们兄弟姊妹七人,参军二人,孙子辈参军三人,其中一人曾经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我们都深受父亲的影响,走上了报效祖国的道路。虽然父亲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依然将牢记父亲教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