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本报记者 李云霞
在夏县中学东校区,今年29岁的苏姗,用8年的坚守与热爱将语文课讲得生动入心,把团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她以“把每一件小事做扎实,把每一份责任扛起来”的信念,在三尺讲台与团旗之下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使命担当,让青春在服务家乡教育中绽放光彩。
丹心育桃李 笃行谱华章
作为语文教师,苏姗深知,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阵地,更是灵魂塑造的沃土。课堂上,她总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8年来,她始终抱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课后主动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补课,加班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她的付出,换来了所带班的语文成绩连年稳居年级第一,也换来了学生们对她“比姐姐还亲”的信任与依赖。
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苏姗像海绵一样汲取养分。她不仅向老教师请教课堂管理技巧,还积极参加教研培训。2024年,当得知市教育局成立了王红燕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时,她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并凭借出色的教学功底成功入选。此后的一年里,她往返于13个县市参加培训,10余次的线上线下学习从未缺席。
为了打磨一堂精彩的公开课,苏姗会反复修改教案、模拟课堂。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交流公开课不仅获得了专家的认可,也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2024年12月,因出色的表现,她被市教育局授予“名师工作室优秀成员”称号。
青春担使命 创新焕活力
2023年,夏县共青团全面推行积分入团工作,刚接任校团委书记的苏姗面临着从零开始的挑战。她没有退缩,而是秉持着“要做就做最好,要干就干扎实”的态度,主动查阅政策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反复修改方案,最终制定出《夏县中学东校区入团实施方案》。该方案从思想考核到实践表现,每一项积分标准都细化到“可量化、可监督”,让学校团员发展工作更加规范、公平。
为了让团组织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苏姗牵头组建了校园礼仪队、国旗仪仗队、志愿服务队等学生组织。如今,校园礼仪队已成为开学典礼、颁奖典礼上的礼仪招牌;国旗仪仗队更是每周一升旗仪式上最动人的爱国教育风景线;志愿服务队则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同时,她还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让校园文化活动“活”起来。在她的组织带领下,学校利用雷锋纪念日、清明节等重要节点,通过实地研学、演讲比赛、诗文演诵会等形式,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025年4月,作为全县优秀青年代表,苏姗带领10余名学生参加了团县委组织的“青春正扬帆,筑梦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主题活动,表演的《五月的鲜花》情景剧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苏姗作为教育领域的青年代表,与各行业青年分享了自己的奋斗故事。
2023年,由苏姗指导的619班学生张玉香撰写的模拟政协提案,经共青团运城市委推荐入选省优秀提案评选;同年,夏县中学东校团委获评“夏县五四红旗团委”,苏姗也荣获“夏县五四优秀团干部”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无数个加班加点的夜晚,是她对每一项活动的精心策划,更是她对共青团事业的无限热爱。
逐梦勇争先 青春绽芳华
作为青年教师、青年党员,苏姗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一次次挑战中突破自我。
2022年,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视频大赛山西选拔赛启动,苏姗积极报名参赛。为了制作优质作品,她查阅大量资料,甚至自学视频剪辑软件。最终,她凭借专业讲解、生动演示,为夏县实现了该赛事省级荣誉零的突破。同年,在运城市“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主题演讲比赛中,她突发高烧、腹泻不止,同事们都劝她放弃,但她却咬牙坚持,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从三尺讲台到团旗之下,苏姗用行动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她常说:“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未来,她将继续带着这份热爱与担当,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更多的汗水与付出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教师的精彩篇章。